参照历史成交结果 提高预算编制精准度
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采购活动的基础,也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源头。促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精准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减少和避免超标采购、豪华采购,践行厉行节约精神的关键。
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水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这个要求一直在提,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预算编制的依据是什么?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的科学性、精准性很多时候只是空想。
作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主体,采购人应怎样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避免盲目采购?近日,财政部在2013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中提出"严格按购置费预算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历史成交结果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的要求。这是财政部门首次明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方法和依据,让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目标从抽象变得具体。
通常情况下,采购人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一般是由采购需求部门在每年的9月、10月制定出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上报给采购人的采购预算编制部门。采购人的采购预算编制部门在统筹考虑该单位预算安排的基础上,对采购需求部门上报的采购预算进行审核调整,然后汇总上报给财政部门。在以往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中,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采购需求部门由于无法准确预计下一年将会发生的采购需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通常根据市场现价进行估算,导致了政府采购预算不准确,执行力不强;二是采购需求部门在无法精确制定下一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时,存在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心理,为谋取更多的预算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而这又往往导致年底预算花不完,预算结余严重的情况发生,此时采购单位为了花完预算,往往容易超标准进行采购。
财政部2013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预算编制"想当然"、"很随意"的问题。工作要点要求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管理工作,提出应"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规范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认真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严格按购置费预算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历史成交结果编制采购预算和计划,并督促部门在部门预算调整过程中做好政府采购预算调整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执行和信息统计工作,加强计划审核管理,严禁配备超出机关办公基本需求的高档、高配置产品"。
据此,采购人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按合理需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应坚持科学性原则,避免编制脱离实际的采购需求;坚持政策性原则,落实国家相关要求和政策目标;坚持可比性原则,避免编制没有可比性的采购预算;坚持持续性原则,能够从历史购买数据中了解到采购规律。具体而言,即政府采购预算要尽量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往年政府采购预算和决算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本单位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的需要,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可执行性。
上一篇:专家名单应在开标时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