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改革人与事》征文获奖作品:一份从未懈怠的责任
"忧患意识不能忘。"这是总后东北军用物资采购局(下称"该局")党委领导班子牢记心中的使命。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他们在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的征程上时时刻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关键时刻顶得上
新世纪里,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不断深化,采购机构担负的物资采购保障任务趋向多样化。这个变化让该局党委"一班人"不得不心生一"忧"--关键时刻能不能顶得上?
2003年4月,"非典"肆虐期间,该局连续三次接到上级指令,要求迅速采购一批野战急救车和卫生防疫车,并根据"非典"疫情的救治需要进行改装。这是一项该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应急采购任务。他们迅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承制单位,当天就组织厂方完成了战储的6台野战急救车和4台卫生防疫车的整修维护,并连夜组织车队火速送往小汤山医院。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他们又督促承制单位全力以赴投入应急生产,要求"人停机不停",24小时轮班作业,最终提前完成了后续的应急采购任务,受到总部机关的高度评价。
事后,他们并没有庆功,而是把所有心思放在一个问题上:这次突如其来的应急采购任务,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不算太多,顺利完成是理所当然的。可未来战争对物资的需求是无法预见和不可估量的,我们能保证一直像这次一样得心应手吗?
不久以后,他们就积极着眼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组织人员总结应急采购经验,并在该局战时物资应急采购和保障预案的基础上,提出立足东北地区构建军民一体化应急采购保障体系的构想。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该局已与驻地政府经济动员部门、政府采购中心达成采购协作关系,与70多家后勤装备承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30多家重点合作企业签订应急采购协议;录入1000多家企业和100多名专家信息,利用采购网初步与东北地区有关国防动员机构形成保障资源共享;制定了以1个总体预案为框架、10个实施方案为支撑的"1+10"军队物资应急采购预案体系,并进行了多次检验性演练。
军队物资采购一般被称为"后勤的后勤",但现在该局也不甘居"后",在重大行动中同样冲得上去,同样扮演重要角色。
利诱面前不动摇
物资采购,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份"肥差"。业务人员长期与市场打交道,手中掌握选择供应商、出厂验收等权力,难免受到形形色色的诱惑。该局党委的第二"忧"正源于此--利诱面前能不能抗得住?
依法采购是军队采购的生命。该局党委"一班人"深知,全军大刀阔斧地搞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治腐败,"上级把物资采购任务赋予采购局,是对我们的信任,绝对不能在采购中出问题。"
以往,军队物资采购机构通常把采购任务按物资类别进行部门和人员分工,一项采购任务从头到尾均由承办部门有关人员全程操作。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缺乏严密的监督制约,很容易产生随意行为。2004年底,该局试行采购业务分段管理机制,把采购程序分成受领任务、招标谈判、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储存发运、价格审核等几段,分别由各业务部门实施,并且纪委参与采购全程实施监督。这样就把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一对一"变成了"多对一",内有制约,外有监督,能够大大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然而,新机制涉及一些部门的利益调整,推行之初遭到很大的质疑和压力。在机制试行过程中,该局紧密联系采购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对策措施,不断优化部门分工和工作流程,并制定了24项配套业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采购活动。
这项改革受到总后首长和机关的关注。2009年8月,总后勤部颁布《总后勤部直属军用物资采购局物资采购业务工作规则》,标志着采购业务分段管理机制开始向其他物资采购机构推广。
采购改革十年来,该局没有出现一起有效投诉问题,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问题。2006年和2011年连续两次被表彰为全军物资采购改革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先进单位。
采购质量过得硬
"质量是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首要问题。后勤装备质量不过硬就是一堆废铁,战时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时任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的一席话振聋发聩,让该局党委备感责任重大,也有了第三"忧"--采购质量能不能过得硬?
要确保配发部队的后勤装备质量合格,最好的办法是用制度防范,从源头把关,而不是发现问题后再整改。这是该局在多年采购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为此,他们组织人员结合实践经验,制定了质量检验验收、质检工作程序、质量分析、质量问题处理、采购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使得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把好采购质量的头道关,他们采取理论学习、廉政教育、岗位练兵、参观学习、驻厂锻炼、以老带新等方式,在实践中打造出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技术过硬的质检队伍。
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后勤装备首次亮相,向世人展示了我军后勤装备建设的辉煌成果。受阅后勤装备方队共有5个品种20台装备,其中就有4个品种16台装备是该局采购的。在受领采购任务时,全局上下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把质量最好的后勤装备送到首都!"该局的承诺掷地有声。为了不负总后机关领导的重托,他们确立了以质量极品为核心的采购方针,全力以赴严把质量关。精选承制单位后,他们派出质检人员驻厂全程监控,从原材料入库开始,紧抓重要件和关键工序的质量监控。局领导先后五次赴北京、重庆等地组织质量巡检,督导承制单位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召开质量分析会,协调解决了大量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出厂验收时,他们超常规地采取承制单位自检、采购机构与科研单位联检、专家会检等多种方式,进行多重检验,层层把关。
"十·一"那天,当看到付出诸多心血采购的后勤装备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成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时,他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后续服务跟得上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后勤装备配发部队后,由于官兵不会用、不会管、不会修而导致装备损坏,丧失保障力,引发了该局党委的第四"忧"--后续服务能不能跟得上?
1998年,该局在组织接装培训时,偶然从一名参训战士口中得知这样一件事:西藏军区某连的一口高压锅仅仅因为皮圈损坏,导致整个连队连续好几个月没吃上熟饭。这个情况让他们感到震惊。随后,他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反馈结果让他们忧心忡忡:由于大多数后勤装备未列编,难以定人、定装、定岗,不少部队缺乏管理、操作人员,装备只能闲置;有的操作人员不会操作或不按规程使用,导致一些后勤装备损坏;有的部队装备出了问题不会修,也不知道找谁修、到哪里买配件,而厂家和维修机构也不能及时获取部队装备使用和维修的有关信息。
虽然上级没有要求采购机构负责后勤装备采购以后的服务工作,但作为连接机关、企业、科研单位和部队的桥梁,该局主动为部队实施后续服务。从此,他们率先在物资采购机构中主动为部队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等后续服务。十多年来,他们先后组成50余支服务队,上高原,下基层,走边防,登海岛,行程40多万公里,为600多个团以上单位上门服务,改装和维修各类后勤装备2万余台(套);举办培训班14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1万多名,以优质的后续服务实现了"保障有力",深受部队用户欢迎,得到总部首长、机关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