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六项原则 构建电子化政采系统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中将涉及很多方面和具体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定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详细拟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逐步实现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
三位一体
政府采购系统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即以谁为主体进行建设的问题。依据《政府采购法》,财政部门是履行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机构,当仁不让地要承担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由财政部门搭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平台包括政府采购交易平台,这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政府采购的系统建设应当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体,统一建设政府采购监督、交易和网络建设"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由于系统建设除一次性投入外,每年还将有一定的维护费用,可以比照预算编审的做法,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专门新增"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这一科目,专门反映各地的政府采购系统建设的投入情况,以便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内通外联
目前,不少地方财政部门内部各自独立运行的系统有十余个,主要通过局域网运行。由于政府采购涉及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实现政府采购的网上交易只能通过互联网运行。通过局域网运行条件还不成熟,内外网不能简单通过"前置机"实现数据互通,应当实现物理隔离。因此,目前政府采购的系统建设可以全国上下通过互联网搭建一个统一平台,财政内部(资金管理处室和政府采购管理处室)、上下级财政、同级财政与预算单位和供应商等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政府采购预算的信息可以在年初通过存储介质一次性导入政府采购系统。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通过存储介质定期导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全程覆盖
整个政府采购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10个环节:编制批复政府采购预算、编报审批政府采购计划(含确定政府采购资金来源、政府采购组织形式、采购方式、资金支付方式)、选定代理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确认政府采购需求、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含招、投、开、评标活动,信息公告,专家抽取,质疑投诉等)、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备案、履约验收、资金支付、采购文件归档等。当前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实行的是统一布置、编制、审核、汇总、批复,实行一年一批,因此政府采购系统建设也要与预算管理实际相配套,分年度对政府采购的各环节进行反映,政府采购要遵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在预算年度内必须完成,当年确实不能完成的,应当办理手续结转下年。系统应当很清晰反映上年结转本年政府采购项目完成情况、当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结转下年情况。对跨年度较长的项目要组织力量彻查原因改进。
节点监控
效率不高是目前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清责任,明确是非,可以在政府采购系统中专门将管理、操作人员等不同的系统使用角色做出标记,在各个环节都留有操作的时间痕迹,单独制作一张"政府采购执行时间一览表",工作效率高低与否一目了然。同时通过系统设置:只要是基层单位在系统中编报了政府采购计划,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打开系统就知晓该项目的运行状态,目前由哪个角色受理,便于衔接沟通督促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进展。这样财政部门既可以约束自己,也可以监督采购代理机构的服务效率、供应商的诚实信用、采购人的预算执行等情况,也可以为监察、审计部门检查处罚提供第一手资料。
定量分析
政府采购定性分析的较多,定量分析的少,常用指标主要有政府采购规模总量、节支率、公开招标率等。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和发展,应当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统一指标计算公式、内容和口径,分别反映该地区的政府采购规模管理情况。如反映预算单位和地区政府采购情况的指标,可以通过设立增长率、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公开招标率、信息公告率、质疑投诉率、合同备案率、履约验收率、资金节约率、直接支付率等等来反映。通过指标来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单位的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管理。
分步实施
从系统建设的顶层设计内容开始,到系统的测试路演和正式启动使用,有一系列过程,这需要与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流程相配套衔接,一个功能一个模块,逐步实施。可初步制定一个规划:一年解决一个角色的监管和操作系统的问题,用五年时间将政府采购的当事人、监管方、专家、从业人员等有关政府采购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全部搭建完成。具体实施中,可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测试、试点,如垂直管理的预算单位,非部门预算对口管理的单位,政府采购组织形式和采购方式比较齐全的单位等等,代理机构可以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和个别社会代理机构。待系统测试、试点成功、试运行正常后,全面培训、正式启动。接着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向上下推广延伸、实现数据对接和互通互换。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升级完善政府采购系统平台。
(作者单位:武汉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
下一篇:招标文件应明确供应商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