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配“新鞍”还是换“旧套”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4-08-03 11:20:00 来源:不详



●崔建才
在定点维修活动中,一些半新不旧的设备,对其故障部位的维修叫人伤脑筋:换上全新的零部件,价格太高;配上半新的,又不太放心。就说电脑,硬盘坏了,换上一个新硬盘需要近千元,似乎不太合算,而配一个旧硬盘,两三百元就能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形在公务设备的维修活动中相当普遍。
采购单位对其需要维修的老设备,究竟怎样才能做出最科学、合理的维修决策呢?“老马”配“新鞍”合算还是换上“旧套”好?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四”看。
一看:政府采购宗旨
在众多的维修备选方案中,只要是更加有利于政府采购宗旨充分实现的维修方案,就应当算是最佳的。实施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每一宗设备维修,其维修方案可能有很多:要么换上新部件,要么配上旧零件,要么放弃维修,另行购置。究竟何种方案最科学合理,不可一概而论。如果片面地强调一坏就要换新部件,或另行购置,只会更加浪费和糟蹋财政资金。因此要看该方案在实现政府采购宗旨方面的效果如何,哪种方案最优,就应选择那种方案,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现实问题。
二看:故障部件之功能
凡涉及到公共安全或人身健康等方面的零部件的维修,必须换上全新的原套零部件,不能仅为节约留下安全隐患。对任何维修方案的选择,都不能为追求节约维修资金而牺牲公共安全利益,或付出损害人身健康的代价。因此,凡涉及到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故障维修,其零部件都必须全部换上新的,比如,汽车的发动机,一旦其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只能更新,而不是配上旧设备。
三看:价格比例和市场行情
一些更新较快的设备,其核心配件占整个设备价格的比例较高,一旦其损坏了,最好先考虑旧配件。一般来说,设备更新越快就越没有“大修”的必要,特别是其核心零部件受损时,更不需要换上全新的零部件,否则,不久还要被淘汰;另外,对一些功能没多大差别,而新旧价格差别却很大的零部件,最好考虑旧配件。比如电脑硬盘更新的例子,一台新的台式电脑,价格也只在三四千元左右,但若换一个新硬盘就要近千元,实在不合算。
四看:设备性能状况
如果设备是八九成新的,应当慎待维修,而半新半旧的设备,则就没有大修的必要了。在实际工作中,既有新设备发生故障,也有旧设备出现毛病,如何报修,就要看设备的具体性能状况。比如一辆行程已在30万公里以上的汽车,可能就没有大修的必要;对电脑核心部件发生机械性或物理性损坏的,过了保修期也没有多大的维修价值。这些半新半旧的设备,坏了就没有更换新部件的必要;而对一些功能状况较好的较新设备,由于意外的原因,造成其核心零件损坏的,则应该立即换上新的配件,旧配件有可能影响其整体功能的发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资格谁来认定

下一篇:八项制度需创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