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行政成本与电子政务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4-06-01 13:15: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文/陈拂晓
(上接第195期)
电子政务发展需要法律责任人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现在常说一句话:“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但是很明显,一把手并不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失败承担责任。采取招投标制度、专家论证会制度等虽然是搞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如何能够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这已经是不能不解决的紧迫问题。
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负责制将明确规定电子政务管理者的责、权、利,承担明确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组成电子政务专业化的、高效管理体系。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负责制,将推动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电子政务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科学决策能力。将有利于国家对电子政务的统一领导,有利于推广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符合电子政务的整体性要求。它也将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减少和避免由于电子政务管理者个人素质的差异而带来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的倒退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负责制,有利于部门协调和组建跨机构、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有利于应用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是建立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这一电子政务根本目标的首要条件。
总之,实行电子政务法人负责制,将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拥有坚实的管理队伍和组织保障体系,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的电子政务进程和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呼唤IT治理
面对国际上为防范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的投资风险而大力推行的IT治理趋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在是需要强化管理。那种笼统的“电子政务外包”的提法,被普遍理解为政府信息化既不需要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专业人才,已经对原本就十分薄弱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再次予以重创,进一步加大了投资风险,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IT治理的本质是对信息化做出制度上的安排,电子政务只有通过制度安排,才能确保对纳税人负责,才能有利于实行有效的IT审计和绩效评估制度,使电子政务能够纳入IT治理的轨道。
不计行政成本和不讲成本控制的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不符合我国国情和信息化建设的客观实际,而且由于不可能持续发展而最终难免失败。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同时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为优化政务和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服务,才能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
政府CIO制度是不二之选
我们应该怎样做?按照国际通常做法,实行首席信息技术主管(CIO)制度是不二之选。政府CIO必须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是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各政府机构的CIO们组成的“CIO委员会”将在国家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统一规划、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协商、组建和管理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保证应用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最终保证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才,大力培养合格的CIO人才,实行CIO制度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乃至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只是开始,只是“投入”阶段,如何真正使用和持续发展,即如何获得“产出”,如何积累信息资源,保护信息安全、开拓整合应用,则是长期过程。
电子政务将伴随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全过程,没有制度化的安排、缺少管理机制和组织保障是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买标书却不投标 为什么
下一篇:走出四个误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