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一招不慎 全盘皆输——浅析投标中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作者:刘利云 发布于:2003-07-09 14:53:45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又一次评标结束了,除了中标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被挑出来保存之外,评标室里堆满了未中标的标书。看着一本本精心编制、装裱精美的标书却等待着被废弃的命运,再想想供应商标书中出现的一些影响顺利参加竞标的问题,笔者作为招标机构中的工作者,就很想对参与投标或准备参加投标的供应商道一声:“投标时,您一定要慎重,准备好!”

  招标采购工作在不断地趋于规范的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逐步加剧。招投标是供应商之间实力、信誉、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比拼,整个过程公平但又充满残酷竞争。企业要想顺利参加竞标,提高中标率,就应该准备充足,对一些容易被忽视却影响着投标成败的小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书编制秀外慧中,表里一致

  总的来说,投标人在编制标书时,一定要研究透采购人的招标文件,报价适中,一步到位。

  从标书外观讲,可以说,标书的装订、排版水平是评标的印象分,所以投标文件的外观要精致一些,标书装订要用明显的标志,以区分投标文件的每个部分。标书的编排、分类应有利于评委阅读。关于标书的装订和排版等问题,有些投标人认为是细小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往往是这些细枝末节影响全局,导致出现失误。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制作的标书是没有装订的散页,影响了评委对企业的印象,结果早早被淘汰。

  从标书内容讲,投标文件的语言要严密,在表达方法上要尽量按照常规思维来制作标书,尤其是一些关键问题,尽可能明确,以免产生歧异,从而影响最后的竞标结果。

  某次开标之后,当别的厂家都在市场零售价的基础上报出优惠幅度20%~30%的时候,某厂家却报出了60%~70%的优惠幅度。人们当时觉得这个公司肯定是晕了头了,竟然准备把血本陪进去。投标人怎么解释的呢?他们解释说他们报的优惠幅度是按倒推法报的,报出的优惠幅度其实是他们的原价比减去优惠幅度后的最后售价比。他们非常委屈地辩解说,“标书中并没有标明应该正推还是反推。我们也并没有错。”

  面对这些情况,专家们觉得,虽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应该把该投标人排除出局。可是事情结束后,我们静下来想想,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做出的这种报价方式还是值得商榷的。

  商务文件齐全真实

  一般情况下,投标人都会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却往往会在商务条款上出现疏漏,导致投标失败。 商务文件虽然不是投标文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但这类文件是用以证明投标人履行了合法手续及招标人了解投标人商业资信、合法性的文件。所以表格、证件等一定要齐全、真实、有效。有的企业证件明明已经过期,却不作任何说明,这样就给评委一种企图蒙混过关之感,从而导致废标。

  在某个项目的招标中,招标文件明确要求货款用人民币支付。某投标人因为自己的产品中含有50%左右的进口件,所以在投标文件中提出进口件部分的一半货款用美元结算。他的主要意图是与招标人共同分担汇率风险。但评标委员会认为,该投标人没有完全响应招标文件商务方面的实质性要求,因此不能人围。还有一个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高了首期付款的比例,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标书之外的无形财富

  投标人以前投标的良好信用记录,会为下一次投标铺平道路。这种信用主要体现在投标产品的性能、供货情况、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投标产品性能与投标文件一致,表明该投标文件信用度高。一旦有了这方面的不良记录,该投标人则很难在下次投标中获胜。

  供货方面的信用就是要求企业按合同办事。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有的。有的中标企业供货产品的技术指标低于投标产品,形成欺骗行为,从此这家企业就失去了信用。而有的企业,从使用单位角度考虑,指出高端配置可能过于奢侈,没有发挥最大效能,建议使用别的配置。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就容易赢得招标人的好感和信任。售后服务更是衡量企业信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有关服务条款中的细节问题。在关键细节处,不要给评委留下企图蒙混过关的投机之感。

  例如在维修条款上,有的企业只写保修,没有指明是否免费保修,这样就让人觉得有钻空子的嫌疑。而提供好的甚至是超过投标文件服务条款的售后服务,如提供周边设备、延长服务时间等,都会为投标人树立良好信用。

  另外,还要注意在投标文件中宣传自己的产品形象,要尽量详细描述投标产品情况,特别是突出展示自己产品优于竞争对手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同时,还应将自身业绩、在其他项目中中标的情况、有关方面的评价、产品样本等有关材料充实到投标文件中,并分别配上详细介绍,以便向评委和招标人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 最后,投标人还必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譬如保证金一定要交齐,如果因为差一点保证金而被废标,那就太可惜了。

  投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环环相扣, 供应商应该结合平时的投标经验和教训,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每一个环节都尽量要做到尽善尽美,中标胜出的机率才会更大。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