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理论探索-政府采购信息网

预算博奕与政府采购

作者:甄丹 发布于:2003-06-23 16:36:4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支作为政府预算改革中的3项核心制度,是解决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性的关键。政府采购以部门预算为依据, 以国库集中收支为保证,同时体现着二者的要求与效果。

  美国著名政治学、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学家Aaron Wildavsky曾运用“博奕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一套研究政府与政治学的方法体系,保证了政府预算从最初到最终形成始终是一种利益交锋的竞争过程,进而揭示了预算决策的内在复杂性。对于政府采购制度而言,“博弈论”对于如何在一个互动的博弈框架中把握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预算约束机制有着同样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要明确资源稀缺对预算的约束。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基本命题,同时构成对政府预算的一种硬约束。世界上的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供政府预算支配的财政资源就更加稀缺。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在政府采购中,就需要做出预算的抉择。在以往的分散采购下,由于制度不完善,常出现财政资金短缺,使用效率低下和运作不透明的现象,而在集中采购下,由于能很好地代表民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可根据必要性、紧迫性更充分地排列出公共支出项目的顺序,保证最紧迫的资金需求。稀缺资源的约束可以通过竞争性的预算博弈过程体现出来,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不会过度地应用稀缺的资源,减少超支和无计划性。

  其次,在政府采购中,预算本身也是确立法律约束的过程。政府预算的起源可以最早追溯到英国,而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西方社会从封建专制逐步走上民主法制轨道的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个缩影。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预算方面还存在着诸如认识不够,编报预算敷衍塞责等方面的问题。许多部门预算尚不够标准,难以编制统一完整的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这就影响了政府采购规模效应和整体效果的发挥。而借鉴“博奕论”,就可以运用预算博奕中的使用者和监控者双方对财政资金的制衡关系来保证预算的细化、客观与公正。

  再次,作为政府预算执行中的环节之一,政府采购特别注意到了成本绩效的博弈约束,这也是预算作为政府征集报告书的必然要求。在分散采购中,从经济人的观点看,犹如你请客而别人付账,由于点菜人本身不必自己出钱,却可以享受美味和高消费的好处,因此他就会多点菜,点好菜,这样一来导致预算成本无法控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凭借采购批量大而获得的价值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赢得公众的支持,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同时,对成本进行评估把关,也会时时展示政府采购决策的优点或不足,使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提高政府的威信。这样一种成本和绩效的约束,节约了财政支出,保障了行政改革事业单位正常业务开展的需要,降低了政府采购的费用,注意了成本核算和经费使用标准,避免了暗箱操作,幕后交易等腐败现象,提高了采购透明度,也有利于政府业绩的提高。

  在保障行使正常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地约束,真正置采购于公开监督之下。在政府采购预算过程中需要公众舆论和科学监督体系的约束,预算收支项目是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矛盾交织求得均衡的一种表达,因此在整个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都需要有广泛的民主监督,要求舆论和科学的监督体制的参与,来表达社会在各个层次上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博弈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我国历次财政体制改革同样是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展开的博弈。在每一次财政预算改革中,人们都在努力寻求强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提高资金监管力度的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必须将预算博奕双方的注意力从争夺预算量的“讨价还价”中引到自觉提高运作绩效、强化监督上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