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上海:自贸改革“联动”政府职能转变

作者:唐玮婕 发布于:2015-10-08 16:12:42 来源:文汇报
  这一边是政府部门录入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监督公示等监管数据,那一边是网络平台累积的交易记录、客户投诉举报等五花八门的商户信息,原本两个各自独立、连信息采集方式都完全不同的数据库,如今却正在尝试着对接共享,一下子就碰撞出了不小的火花——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出击,将“沉睡”的内部信息向第三方订餐平台开放,市场监管“信息池”的充实催生出大数据监管的新格局。
 
  政府开放监管数据库不单单是“简政放权”,而是在创新事中事后管理的机制,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这恰恰是浦东新区推动自贸区改革“联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题中之义。
 
  抓住自贸区各大片区全部位于浦东境内的契机,实施新区政府和自贸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眼下一场完整行政区域下的系统化改革正在全面落地开花。“要以自贸区理念改造浦东地方一级政府,建设最透明、最高效的政府。”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按照“放、管、服”齐头并进的要求,新区政府职能转变路线图即将设计完成,助力政府提高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安排。
 
  “放”得彻底,对标国际竞争力
 
  54项进一步扩大开放措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制度——上海自贸区一连串“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令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监管透明度也同步提升,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政府“放”得彻底,企业自然纷至沓来。就在最近,一大批高端服务业创新型项目向这里聚集——世界500强之一的万宝盛华把升级后的大中华区总部放在了陆家嘴,成为人才中介领域的首家地区总部;日本HIS、希腊阿尔戈两家公司也决定入驻,成为自贸区扩展区域首批独资旅行社……乘着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东风”,目前累计已有1037家相关企业落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上海自贸区引进合同外资规模不断攀升,累计新设内资企业数量也达到26111户,注册资本总额9971.1亿元人民币。
 
  作为自贸区“深化方案”的重要内容,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浦东改革的重头戏。目前,上海市级部门已向浦东下放了151项行政审批事项,新区正在做好衔接工作。沈晓明表示,浦东将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减权清单“三张清单”制度,今后凡是没有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凡是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争取率先取消,凡是“红顶中介”(包括各类评估评审)全部取消和放开。
 
  “管”得高效,加码准入后监管
 
  “放权”不是意味着放任,加强全过程高效监管更考验着政府“管放结合”的智慧。眼下,一系列创新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正在加速落地。打开上海市工商局官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等多个选项跃然屏上。这套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正是自贸区监管模式的最新探索。
 
  目前,在企业年报公示系统中,公示企业总数达到10323户,公示率为87.54%;在“经营异常名录”选项下,1464家“黑名单”企业也已晒在网上,同时提供查询功能。这些企业之所以被列入名录,主要是因为没有按时提交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录是一个变化、浮动的“黑名单”,工商部门还将对已上报年报的企业进行“摇号”抽查,一旦发现虚报、瞒报信息,也将逐步移入名单。
 
  在综合监管上,浦东也迈开了尝试的步伐,一个崭新机构——“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已开始运行,把原本“挂靠”在环境保护和上海市容卫生管理局名下的城管,机构单列,重心下移,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关执法事项集中划入。改革前,浦东城管执法共14大类862个执法事项,而改革后,两个数字分别上升为19大类1231个执法事项。
 
  “我们将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能取消的许可事项一律取消,不能取消的要提高透明度,同时对取消许可证的领域和行业,建立完善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安排。”沈晓明说,上海自贸区将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单一窗口以及集中审批的管理服务新机制,更好地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的作用。
 
  “服”得贴心,为企业量身打造
 
  制度创新有没有成效,服务措施贴不贴心,最终要由市场主体说了算。最近,上海海关公布了一份由上海美国商会所作的2014年度上海口岸《贸易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高达76%的受访企业认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有利于企业在上海的经营发展。
 
  这份报告提到的“单一窗口”,共涉及17个口岸监管部门,1.0版去年6月18日上线,在洋山保税港区范围内试运行。通过该平台,贸易和运输企业可以一次性递交满足边检、海事、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单位要求的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今年年底计划推出的2.0版更将全面实现上海口岸单一窗口数据共享共通,有望惠及更多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
 
  贴近企业需求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才能让自贸区制度创新效应落到实处。就在上个月,浦东发布助力市场准入“双十条”,在全国首创简易注销程序、律师事务所办公场所作为企业住所登记等一大批政策措施,其中许多“灵感”,正是来自窗口在受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需求时遇到的问题。
 
  以往企业注销,一般需要提交六份材料,相关公告满45日后才可办理注销登记,不少负责人“嫌麻烦”,导致一批“僵尸企业”出现。而“双十条”率先允许设立不满三年、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且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合法而快速地退出市场。由此,一条“简易注销”通道被开辟出来。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