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新的政采大单涉猎18个重点项目
作者:王少玲 通讯员 陈以勇 发布于:2015-08-31 17:00:5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近日,北京以扩围增容、提速增效等措施,推出新的政府采购大单,主要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型出口贸易方式等18个重点项目,并分项目提出了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路径及预期。业内一些人士将这些举措称为高颜值、高附加值的政府采购“升级版”。
近年来,北京财政在推行“阳光采购、公平采购”、杜绝“奢华采购、灰色采购”的同时,树立政府采购要“紧”更要“竞”,要“净”更要“进”的理念,充分发掘和拓展政府采购助力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竞争、引领科技创新等政策功能,通过聚焦“京津冀、高精尖、中小微、简放管”这四大关键词,把政府采购打造成为财政政策工具箱中的重磅利器。
具体说来,一是政府采购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着力打造京津冀联合采购的新机制和大市场。积极研究探索京津冀一体化采购协调机制和军民融合采购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准入门槛、技术标准、监管方式、信息交换等相对统一的京津冀联合采购大市场,以三地联手组团采购、网上竞价等方式降低成本。结合在北京开展的物流标准化试点,联合津冀共同构建标准化物流装备推广应用体系、装备运营管理与服务体系、运营标准规范化及第三方认证体系,推进物流标准化协同发展。
今年上半年,北京与津、冀等外省市签订的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合同金额占比达到78.8%。
二是政府采购当好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力促“高精尖”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新引擎”。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围绕“互联网+高品质生活服务业”研究设立发展引导基金,减少核心区传统服务业对空间的需求和对人口的吸附。对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实行认定和首购订购首台(套)政策,支持处于技术初创期、成果转化期、市场培育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累计认定新技术新产品(服务)5000余项,采购金额逾3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00多亿元。
建立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对清单内产品实行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政府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占同类产品的比重近70%,尤其是在公交、出租、物流、环卫、邮政、租赁等领域加大了采购新能源车的力度,目前已实现了对新能源车型的财政补助政策全覆盖。
三是政府采购开辟扶小助微的“直通车”,力促中小微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将全市30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给予中小微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占比达到95%以上。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先后受理200余户中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申请,授信额度达37.5亿元,由与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6亿元。
四是政府采购把越俎代庖的权力还到位,以“简放管”的举措开启权责下沉新模式。围绕“五字诀”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放”,就是把部分政府采购管理权限下放至部门、区县;“提”,就是提高公开招标限额标准,增强预算单位自主选择权;“简”,就是简化进口产品审核程序;“扩”,就是允许各单位在预算能够保障的前提下,签订不超过三年的政府采购合同;“管”,就是及时完整公开采购项目预算、采购合同等信息,强化违法案件处罚力度和披露力度,建立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结合市政府绩效考评对政府采购执行不力的预算单位给予扣分处罚。(Y)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广东12个采购品目试行电商直购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