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
作者: 发布于:2016-09-07 11:28:48 来源:黑龙江省省财政厅网站
二、2016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草案及财政政策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16年预算,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对我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2016年,省内外财政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财政收入看,推进营改增改革,落实结构性减税,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原油价格波动和产量持续下降,都将给财政增收带来困难。从财政支出看,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保障各项民生事业发展都需要加大投入,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做好2016年全省预算编制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五大规划”和龙江丝路带建设,继续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努力培植财源,加强收入征管;创新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和运转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监督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全省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在收入预算编制上,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一是一般公共财政收入预算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项财税政策相衔接,既要客观、又要积极。二是坚持加强税费征管,堵塞收入漏洞,及时足额组织财政收入,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推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支出预算编制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是保民生。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养老保险并轨、社保政策提标、教育均衡发展、脱贫攻坚等民生支出政策落实。二是保运转。兑现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政策,全力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履行职能运转基本支出。三是保重点。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投入方式,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着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大重点产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动力。四是控一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严格支持标准、节约集约、加强监管原则,严控行政事业公用经费增长。
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185.9亿元,增长1.8%,剔除原油因素增长4.2%。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212.1亿元(不包括中央未告知、无法编入预算的转移支付补助),比2015年预算增长3.6%。加减中央结算项目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300.8亿元,增长4.9%;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03.6亿元,下降20.3%。加上中央补助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3.6亿元,下降12.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3.6亿元,增长70.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38.1亿元,下降8.1%,剔除原油因素增长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4.1亿元,增长5.1%。上述收入加减同中央和市县各项结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是平衡的。其中,6个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6.4亿元,下降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亿元,下降15.6%。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67.5亿元,下降2.8%;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67.5亿元,下降1.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0.5亿元,下降50.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0.5亿元,增长44.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是平衡的。
2016年主要财政支出政策和方向:
(一)着力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落实补短板政策,坚守底线、突出重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一是推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落实产业增收、转移就业等精准脱贫措施,促进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实施扶贫项目,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二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机制。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提高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支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动做好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学毕业生工作。四是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涨幅等因素,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健全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五是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实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六是推进 “平安龙江”建设。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支持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支持司法体制改革,完成农垦、森工、市县区法院、检察院经费、资产划转和移交准备工作。完善人民警察分类管理及职业保障制度。七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创新融资机制,推动完成棚户区和农村泥草(危)房改造任务。落实去库存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化解商品房存量与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效对接。
(二)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扩投资、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一是推进建设现代交通网络。支持哈佳、哈牡等铁路项目建设,促进北安至富裕等公路项目建设,推动哈尔滨机场改扩建等民航项目建设。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三江”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城市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三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三供三治”工程建设,积极推广特许经营等模式,完善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释放城市发展空间。
(三)着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深入贯彻落实“五大规划”发展战略,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投入方式,推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推动黑龙江工业投资基金尽快建立并投入运营,促进“十大重点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落实激励政策,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推动旅游、健康养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培育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二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和中央及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造,支持龙煤改革攻坚。支持有关领域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淘汰“僵尸企业”。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类资产清理处置工作,推进“三权合一”事业单位转企改革。三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推进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支持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扩大科技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推动科技型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综合利用工业企业贷款周转金、工业贷款助保金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四是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支持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东宁界河公路大桥、黑瞎子岛口岸“三桥一岛”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对俄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引导生产要素向龙江丝路带沿线转移。推动哈欧班列扩大运行规模,支持提升哈俄欧和哈绥俄日韩通道功能。五是推进巩固生态化优势。支持雾霾治理,推动改造老旧供热管网,撤并淘汰小锅炉,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推进防护林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四)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按照“大专项+工作清单+集中下达”模式,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机制,推动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建设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农民顺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有机结合,支持营销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工业发展。二是支持农业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玉米收储制度,开展储备粮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试点,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省级储备粮管理体系。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保险资源和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鼓励进城落户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扩大一事一议奖补范围,对村内公益设施管护、环卫机制创新、农村田间道路维护与建设等实施奖补。
三、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保障2016年预算有效落实
2016年,全省各级政府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人大有关决议,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坚持依法理财,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专项转移支付整合力度,逐步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将政府住房基金、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等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协调,逐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进一步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滚动编制三年财政规划,依法规范各类跨年度财政支出承诺行为,防范中长期财政风险。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办法,督促市级财政完善市区两级财政体制,推动市区两级同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扩大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推进市辖区和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提高全省总预算会计信息质量,深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加大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力度,提高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效率。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落实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等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推进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推动购买主体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四是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财政补助、设立PPP基金等政策,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运用PPP模式化解存量债务项目。五是落实国家税费改革政策。落实降成本政策,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全面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规范相关收费基金;认真落实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政策;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二)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一是加强收入管理。常态化推进财源建设,积极配合税费征管部门,严格减免税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有效堵塞征管漏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遏制收过头税、乱收费等行为。二是盘活存量资金。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建立健全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对2015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地区或部门,适当压缩2016年财政预算规模。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和专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三是严格支持标准。按形成生产能力、形成机制原则,确定财政支持项目,整合资源集约使用,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将投资评审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评审、评价结果运用。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和出国费等一般性支出,对省直部门公用经费性质小专项按5%比例压缩,继续清理“吃空饷”、超编进人。
(三)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落实去杠杆政策,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切实履行偿债责任,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加强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管理。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厘清政府和企业责任。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应急处置机制,化解高风险地区债务风险。
(四)强化财政监督。健全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有机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监督机制,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财政支出监管责任,做到资金分配、问效、监管责权统一。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问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秩序。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严格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加强内控工作结果运用,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