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监管-政府采购信息网

102个部委集中“晒账本”力度大 首次增加绩效评价

作者:刘祎辰 发布于:2016-08-03 14:21:15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对于咱们的每一个家庭,要想把事办好、把钱花对,年初做计划,年末做总结,这两个步骤不能少,还要让家庭成员都了解清楚。对于国家也一样,有计划有总结,还得决算公开,这就是政府向公众交账。公众关心的不只是花了多少钱,还包括怎么花的,花得值不值。

 
  昨天,中央部门首次同一平台公开2015年决算报告,截至今天(23号)早上,共有102个部委向公众公开“交账”。今年还有两项新增的公开内容,分别是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及所占比重,以及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第六个年头。从昨天上午开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等部委陆续晒出各自的2015年度决算报,与往年不同的是,决算报告不再只是“散落”在各单位网站当中,今年中国政府网、财政部官网均开辟了“中央部门决算公开” 专栏,以方便公众查找。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王朝才表示,决算公开六年以来,政府公开的决心在不断加强。公开顺应时代变化、顺应百姓诉求,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力度更大,方式会更多。
 
  而翻开部门决算报告,可以发现公开内容也更加详实。首先,为更好体现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情况,一些部门将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合同金额及所占比重被单独统计出来。
 
  例如2015年国家铁路局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3,357.31万元,其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比为77.48%,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到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54%。而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度决算报告则显示,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 56.98%,其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3.44%。不过,相关人士表示,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在政府采购总额中的占比需要客观情况客观分析,并不是低了就一定意味着支持力度的不足。“有些单位比例低,也不应该过多苛责。比如,一个部门今年有一个大项目,小微企业不具备接下来的能力,那单位的比例客观上就降低了。不存在绝对的比例,是合格或者不合格的。”
 
  而要说到今年决算公开中,最重要的变化,则是多部门随决算报告,同步公开了部分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例如,中科院2015年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显示,该项目绩效百分制得分为95分,评价结果为“有效”。资金存在超范围支出、虽然加速了临床转化但仍成果薄弱等,是造成扣分的原因。虽然,决算里的“绩效评价”与公众见面这是头一回,但相信“绩效”两个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就像评价一个员工的工作成果时,光看工作时间是不科学的一样,评价政府支出也不能光看花出去了多少。
 
  中国财政科学院教授王泽彩表示,公布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有助于公众监督政府的财政效率。让每一个预算单位对于项目资金的需求,不仅是你花到哪里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群众满意程度能够量化的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给一个说法,这和过去有一个质的提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让老百姓、纳税人能够清楚明白钱花到哪里去了,产生了哪些效益。
 
  据统计,公开部门决算、“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支出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的中央部门数量与之前通报的数量一致。关于绩效公开情况,共有61个部门公开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其中有21个部门举例公开了具体项目评价结果。
 
  根据记者了解,在此次公布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的部门当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价,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中国财政科学院教授王泽彩表示,这从结构上加强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主要以单位自评为主,适当引入第三方,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科研院所等,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法,让他们加强对绩效的评价。引入第三方保持了独立性,公正和透明。我们马上要出台一个规范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的管理暂行办法。
 
  此外,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支出又有哪些变化呢?2015年底中央部门公车改革全面实行,其中的变化又是否能体现在账本上呢?根据统计,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为53.73亿元,比预算数减少9.43亿元,减少幅度为14.9%,比上年决算书减少5.07亿元,降低幅度为8.6%。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30.87亿元,比预算减少10.8%。而分部门来看,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这两个垂管部门,以往曾因下属机构直达基层,公务用车多而遭到误解,而如今,也在压减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压减上成果较为突出,前者较预算压减12.04%,后者则超过16%。不过,记者注意到,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费用较上决算出现小幅上涨,与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相适应对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玉栋指出,有一些公务性费用是必须发生的。比如外事费用,单位间的交流是必要的。我们要关注三公经费的合理性,而不是说这个项目可以直接取消。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