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国际视野-政府采购信息网

材料成本 实质性转化

美国国货标准考量两个因素

作者:尹彦 发布于:2015-06-02 11:00:24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美国国货标准考量       
       
        国货是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统称,购买国货是各国政府采购社会政策功能的最主要目标,是各国保护本国产业的有效手段和措施。采购国货这一政策功能发展和成熟于20世纪30-40年代。
 
  该政策功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需要政府采购购买本国产品来促进本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美国率先推出购买国货的政策。1933年,美国出台了《购买美国产品法》,明确规定“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人和美国投资资本”,通过法律强制购买国货,并根据需求制定国货判定标准。与此同时,美国通过设置冗余的政府采购程序,增加外国供应商的难度,采用灵活多变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国际协议中排除某些重要实体,保留国货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对《购买美国产品法》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强了购买本国产品的要求。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又提出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该法规定适用该经济刺激方案下资金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公共工程只能使用在美国生产的钢铁和其他制成品。
 
  此外,美国在其他一些法案中也提出了购买本国产品的要求。比如,《道路运输效率法》规定,各州接受联邦运输部补助采购时,60%以上的资金必须购买本国产品,而且车辆必须最后在美国组装;各州接受联邦高速道路局的补助,必须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等。
 
  美国国货标准主要有两个考量因素:一是材料的成本。货物领域,在美国生产相关零件的成本要达到50%以上;工程领域,所使用的材料,美国的成本要达到50%以上。二是实质性转化。生产的最后一个步骤必须在美国完成。这两个标准主要是为了增加美国终端产品的配送,同时,将最重要的技术创新环节掌握在美国国内。
 
(本报实习记者徐颖哲根据中央GPA培训班录音整理)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