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国际视野-政府采购信息网

日本定价铁矿狂涨:中国企业再次被“黑”

作者:唐韵 发布于:2005-07-20 11:49:0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月24日,宝钢国际矿业总裁刘永顺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国际矿石巨头谈判,以其夺回进口铁矿石定价权。虽然种种征兆在先,中国钢铁业还是失去了应对这场“价格风暴”的最佳时机。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唐韵/北京报道

  风暴的到来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去年12月,中国驻日本使馆经商处即得到消息:新日本制铁公司在与澳、加等国就炼钢用焦炭的进口谈判中,以往年同期的2倍价格成交。

  然而,该消息在商务部网站上刊登之后,似乎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今年2月22日,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决定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对于全球钢铁业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价格。这个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 2月23日宝钢通过网络发布抗议公告。

  中国钢铁业为什么在铁矿价格中没有话语权?随着中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需求量的急剧扩大,如何在国际铁矿石贸易谈判中争取话语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钢铁业的命运。 

  坐等日本定价格

  每年年初,都是国际市场上铁矿石贸易谈判的关键时期。此次决定进口矿石价格上涨的两家企业,前者是日本最大钢铁商,拥有代表日本钢铁企业的议价权;后者是全球最大铁矿石商,其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铁矿供需。

  亚洲铁矿石价格为什么是日本决定?

  这也许与中国钢铁企业的行为惯性有关。据了解,在2004年之前,中国进口矿石的长期合同价格完全由矿石巨头与日本钢铁企业的协商价格为主导。日本的谈判定价直接左右着亚太地区的铁矿石价格,中国企业只有被动接受。

  2004年初,宝钢首次参与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但在价格主导权上尚无话语权,最终确定的价格还是日本新日铁最终确定的价格,该年度铁矿价格涨幅为18.6%,是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的涨幅。

  有消息称,在此番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宝钢实际上仍与日本钢铁企业捆绑,组成亚太军团,共同与矿业大亨们就2005年矿石进口价格进行谈判。也就是说,中国钢铁企业在2005年初并没有积极争夺进口铁矿石的定价权,而是如同往年一样,坐等日本议定矿石价格,直到谈判结果最终出现71.5%的涨幅,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中国钢铁企业感觉似乎被“黑”了,才重组谈判阵营。

  华泰证券分析师陈军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虽然,宝钢和中国钢铁协会欲改变既定价格局面,似乎较为艰难。因为全球最大的10家钢铁生产商占有世界市场30%的份额,最大的10家铁矿砂和焦炭供应商则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垄断的卖方市场已然形成。但不管事实怎样,国内钢铁业未能做到未雨绸缪,确是大意失荆州了。
 

  国内协会预测“失职”

  有专家表示,铁矿价格风暴之前的集体无为,显示了中国钢铁企业未能以领导者思维来思考问题,因为“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钢铁业中已经占据主导”。

  2005年2月初,《华尔街日报》曾撰文:“全球钢铁市场:成也中国,败也中国”,文章指出中国市场需求紧缺以及中国钢铁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正推动全球钢铁企业产能的扩张。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和铃木汽车(Suzuki Motor Corp.)11、12月份不得不停工几天,原因就是钢铁供应不足。
  《华尔街日报》刊登了韩国大型钢铁公司浦项综合制铁公司(Posco)的发言人Kim Soo Jung的话:“我们不能说全然不担心中国产量的增加,如果他们不停地这样生产,必然会导致产量过剩。” 但即使是这样,浦项仍在考虑扩大自己的产能,包括可能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合资84亿美元,在印度建设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钢板厂。“如果我们想保持业内的领先地位,就得扩大产能。”

  分析师指出,钢铁业扩产几乎已经是全球性的现象,而中国是这一现象的导火索。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依然进行,但据商务部消息,最近仍批准了国内第五大钢铁生产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5亿美元的工厂扩建计划、太原钢铁20亿美元的扩建计划,以及宝钢集团100亿美元在广东建设一个年产1,000万吨工厂的计划。

  中国钢铁市场的火热和世界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大,使手握资源的三大国际矿产巨头有了谈判筹码。这应该是处于世界钢铁市场中心的中国钢铁业能预测到的,但2004年业界却普遍认为矿石价格仍将温和波动。直至2005年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资深人士的预测是:“随着世界最大的3家铁矿石生产企业(巴西的CVRD、澳大利亚的BHP和英国的RI鄄OTINTO公司)矿山开采和运输能力的扩大,将使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保持稳定增长。另外,随着国际海运费的逐步下降,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将会下降,今后世界铁矿石供需趋于平衡,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空间。”

  事实上,如果中国钢铁业能未雨绸缪,以领先者的姿态来重新定位自己,先发制人,凭借中国钢铁业在世界的地位和中国市场对铁矿的需求,就有可能控制巴西矿石企业的涨价幅度,而不至于现在这样被动。

  中国钢铁业似乎习惯于被动执行日本钢铁企业与海外矿石企业谈判后的亚太区公开价,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是什么呢?

  谁来统筹全行业?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由于经营铁矿石进口企业过多,采购分散,各企业在国际市场各自为战,所以即便以亚太区公开价为准,中国的进口铁矿每吨价格仍比日本高出3.5美元至4美元。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已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来,但在价格主导权上,还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日本、欧洲在谈判中是一个团体、一个声音、一个意志,而中国的声音有数百个。

  与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相对应,铁矿石采购供应体系也呈现过于分散的局面。从事矿石进口的,包括了一些过去从未接触过矿石进口业务的小贸易企业,看到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大,也匆匆忙忙进入。在规范程度不高的矿石市场,这种中国企业采购混乱无序的情况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品位”不高的印度铁矿石2004年上半年进口到中国的到岸价要比均价高出30%,到第三季度竟报出每吨84.12美元的高价。而世界上公认的最优铁矿石澳矿同期每吨到岸价不过42.74美元。其原因便是国内企业分散地参与矿石竞价,互相之间形成竞争,自己把价格抬高了。而且由于这种采购在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毫无章法,致使物流能力跟不上,连带把运输业的报价也拉高了,运输成本的上涨又助长了铁矿石的到岸价。

  那么,谁来整合当下的乱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能做的,不是牵头,只是协调而已。”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研究部主任董志宏向《中国经济周刊》无奈地表示,中国钢协在矿石价格谈判中的作用仅限于此,“国家既已给予各企业自主进出口权,钢协就无法再以强力约束它们。”

  如果钢协不能起到有力的作用,谁来代表整个行业统筹安排?

  有专家表示,在中国,尤其在目前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实下,要取得到与日、欧同等的谈判力,一方面应以巨大的需求量为筹码,一方面应以钢铁巨头为首组成采购统一阵线。

  日本、欧洲的钢铁业发展早期,也曾经历中国现在的局面,但当集中度提高、强势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以后,对上游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力就增强了。当前世界,欧洲阿赛洛集团以4278万吨粗钢产量蝉联榜首,日本新日铁以3176万吨次之,而目前钢铁产量位列世界第六的宝钢,其产量还不及全国的总产量的10%。

  “形势要求钢铁企业不仅主动向供矿企业靠拢,也应向国内行业巨头靠拢,虽然谈判进行艰难,但巨头之间的对战却比单枪匹马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第一证券分析师腾海涛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钢铁企业应及时转变国际采购模式,以宝钢等先期介入国际原料市场,并与国际矿业巨头建立了牢固的贸易投资关系的大型企业为龙头,构建国际采购联合体。

  3月1日,在《中国经济周刊》得到消息,宝钢集团前一天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就2005年铁矿石价格均上涨71.5%达成一致。

  虽然此举将侵蚀中国钢铁行业三成利润,但仍然可以看到,中国钢铁业已经有所醒悟,宝钢正在扮演领军人角色,代表中国钢铁企业站出来同日本抢夺亚太地区铁矿石定价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在铁矿石卖方市场下,中国正作为新加入的谈判市场一员。”腾海涛说。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