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采购禁购中国货 士兵自费买下中国轻便登山靴
美国军队采购的中国货既没有技术门槛,也没有垄断潜质,只要美国人想自己生产,立马就能生产出来。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这既是全球化存在的基础,也是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而中国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得一定优势。
4月2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标题耸人听闻的文章:“‘中国制造’已经占领了美国军营”。
文章援引美国国策研究所一位高级研究员的话说,美国空军因为考虑找不到本国供应商,只能使用中国货,被迫放弃了阿拉斯加艾尔森空军基地军用住房建设项目的国内采购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的初衷本是为了刺激美国内需的。
美国制造业协会据此惊呼:“中国制造”已经发展到侵蚀美国军备的地步了。
美媒体的“常识性错误”
这样毫无新意的“狼来了”的宣传来自美国主流媒体,其实没什么好惊讶的。有关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争端从国民经济肇始之时就已存在,争吵了几百年,想在观点上推陈出新着实不易。
事实上,翻遍世界经济史,既找不到一个纯粹的自由贸易拥趸,也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的闭关锁国经济体。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按照自身利益理解自由贸易原则的倾向。
有所选择的开放和迫使对方开放,不是潜规则,而是明规则。因此,我们惊讶的不是美军限制“中国制造”的采购,而是美国制造业协会、军方及研究机构煞有介事地假装“很天真很急迫”的模样。
“中国制造”与美国军备近年来是否越走越近?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此次艾尔森空军基地军用住房建设项目中引人注目的五金机械外,美国军队所需的军装、军靴、护目镜、伞具等基础物资,都曾经有大规模从中国采购的经历。
但这种供求关系只是纯粹的生意而已。美国军队招标,各国供应商竞标,国际市场就是这么运作的。中国人中标那是市场力量使然,美国人既没有亏什么,也谈不上对“中国制造”情有独衷。中国货入围的理由不过是物美价廉、售后服务好而已。
那么,“中国制造”与美国军备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对立到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地步?答案是否定的。那些指责中国物资会造成美军对中国依赖的所谓“专家”,表演得也不专业。
只有找不到替代者的垄断供应才会造成买方的刚性依赖;而且只有自绝于全球化时代之外、能自行生产一切的国家才能绝对不存在依赖。
美国军队采购的中国货既没有技术门槛,也没有垄断潜质,只要美国人想自己生产,立马就能生产出来。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这既是全球化存在的基础,也是国际产业链条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
拿几个市场上一抓一把的五金件说“中国威胁”,美国媒体犯的是常识性错误。
借爱国之名搞暗箱操作
既然明知荒谬,美国的游说团体和军需部门拿“中国制造”说事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有两个原因。
“骑墙”还是“平衡”?
首先,军事部门从来都是保守情绪和国货情结的坚强堡垒。国防开支的透明性差,又和政治势力的运作息息相关。他们不喜欢公开竞标,偏爱各种廉价爱国主义名目下的垄断采购。这样既可以在经济圈里培养亲军方势力,也有利于联合骗取更多军事经费。
所以,美国军方最愿意鼓吹哪个敌对势力强大了,而制造业协会这样的组织也乐得陪着吆喝。借爱国忧国之名搞暗箱操作,大家都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因此,自1941年《贝利修正案》以来,美国军方和军工商人罗织了一道道障碍,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中国威胁”说多了收不住嘴。每年从国会要那么多军费,总得有个由头吧。现在满世界都是中国货,拿它说事既形象又生动。虽然不要中国货只好买更贵的别国货,但算算争取军费的大账,美国军队还是不亏。
只可惜了前线的美国大兵,军队集体采购不让买中国货,士兵只好自费买轻便耐用的中国登山靴。这样的镜头屡屡出现在阿富汗、伊拉克前线记者拍回来的照片上,也算是见证了市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吧。
上一篇:美国财长:欢迎中国来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