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为何称赞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表现?
据新华社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0月8日在纽约举行的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第25届年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分工和布局阶段,逆全球化会使现有供应链体系运转中断,其成本高昂,得不偿失。因此,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他认为,当美国越来越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甚至挑战全球贸易规则时,中国却成为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有力支持者,尤其是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有力声明令人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化、促进全球化、加速全球化,并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目标时,也把推动全球化作为重大战略之一,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与其他国家在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因此,中国在全球化方面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得到各方面认可。
斯蒂格利茨先生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对全球化以及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作用的理解,无疑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他对中国在全球化中表现的称赞以及对美国的批评,也应当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因为,中国无论从语言还是行动,都表现出了对全球化的大力支持,而美国则明显地出现了反全球化的保护主义势头。
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如果反对全球化,使现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断,那么整修世界经济的运行成本将大幅上升,很多产品的价格会大大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一种灾难。并在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中,被迫增货币发行,最终导致全球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殊不知,美国等国家反全球化,表面上,保护了本国企业的利益,实际上,是对本国企业利益的极大伤害。以汽车为例,把包括零部件在内的生产企业全部留在美国国内,可能会增加一些美国的制造企业,也能实现这些产品全部由美国企业制造。但是,美国的高人工成本等,则会导致汽车的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最终使美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大幅下降,汽车产业衰落。那么,美国又将从中得到什么利益呢?为了一时之需反全球化,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反全球化国家自己。
相反,如果能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出发,与其他国家紧密合作,发挥好自身优势,那么,受益的不只是其他国家,更是自身。毕竟,全球化产生的合作效应,是闭关自守不能比的,全球化产生的成本效益,则是可以将闭关自守彻底摧毁的。
实际上,全球化已经让全球形成了分工越来越明确、产业越来越精细、体系越来越完善的合作机制,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既可以从这一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原辅材料,也能给这一体系提供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原辅材料,从而使供应与需求更加合理、更加高效、更加具有发散效应。而且,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布局也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从而为节约全球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供应成本等发挥更大作用。
当然,受各个国家、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影响,目前,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规则不够健全、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会不同程度地使某些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受到一些影响。显然,这是可以通过规则的健全和体系的完善解决的。要知道,在现有规则体系下,中国及其企业的利益也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但是,由于这些影响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相比,完全可以忽略。所以,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是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化的。斯蒂格利茨先生的称赞,就是对中国支持全球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眼下,一些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现象,显然,这是与全球化完全相悖的,也是不符合这些国家长远利益的。中国不会为了眼前利益反对全球化,更不会为了自身利益反对全球化。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全力支持全球化、大力推动全球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反全球化,就出现逆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