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国际视野-政府采购信息网

"习特会"为中美PPP合作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作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发布于:2017-04-13 08:16:46 来源:道PPP

  这两天,全球目光都汇聚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此完成了两场会晤,就经贸合作,军事关系,人文交流和执法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度探讨。这场世界级会议的会晤者分别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最高领导人,他们手中掌握着整个全球经济的命运。而中美基建领域的合作也成为了广大投资者重点关注的目标,中国近年来大热的PPP模式或将在美国这片沃土大放异彩。

000.jpg

  特朗普复兴美国,从基建开始


  美国的基础设施老化程度非常严重,急需修护更新。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基础设施质量方面,美国位居全球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后。前总统奥巴马自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面对严重衰退的美国经济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一直试图扩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但是为财务困境所阻。投资基建,钱从哪里来,这是个让任何一届政府头疼的问题。经济不振,巨大的联邦政府预算赤字,各地忙着借新钱还旧债。


  而在特朗普复兴美国的蓝图中,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提振美国经济。在其百日新政宣言里,特朗普提出了未来十年内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并表示他将要求国会批准能带来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的立法措施。然而,万亿美元基建方案在短期内要获得国会支持绝非易事。基建领域投资本身在规模、地域、行业结构、联邦和地方存在很大的博弈空间,而且,虽然目前共和党在两院占据多数席位,但特朗普在竞选中造成了严重的党内分裂,白宫和两院的分歧增加了博弈风险。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基础设施快速建设的最强典范。“将中国的基建能力与特朗普的目标结合起来一定可行。”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日前撰文如是说。


  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基建的机遇


  一、中美基建合作有助特朗普政府实现经济目标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资本、技术和经验的相对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16年前10个月的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94928亿元(约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特朗普10年的基建投资计划。三十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为中国积累了资本优势。中国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达到45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对中国而言,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中国将继续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中美基建工程企业有望受益美国基建热潮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基础设施投资的传统方式。根据2015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共有65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包揽了世界前四大工程承包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5》显示,美国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十大市场之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有望受益美国基建投资。


  三、轨道交通企业深化全方位产能合作


  在美国轨道交通车辆和基建市场,中国中车已经成为“走出去”最快的中国企业。2014年底中国中车赢得麻省州政府的波士顿地铁284辆车辆价值5.66亿美元的采购合同。2016年3 月获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合同,价值高达13亿美元,创下中车招标史新高。今年1月又获波士顿地铁项目增购134辆列车。为符合当地采购要求,中车分别在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和芝加哥两地建厂,实现本地生产。


  四、工程机械设备企业积极争取深化合作


  工程机械行业与基建密切相关,“走出去”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已进入美国市场。三一重工在美国设有研发中心,2011年在南部佐治亚州设厂生产。徐工集团早在20多年前就在美国设立了合资公司,2014在纽约和奥兰多建立了备件中心,目前考虑在拉斯维加斯设立组装厂。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企业均表示为抓住特朗普基建计划机遇,将在产品、服务网络建设和制造层面在美国全方位积极布局,加快步伐,扎根美国市场,谋求夺得先机。


  五、高新科技企业参与美国最前沿基建项目


  美国超级高铁交通技术公司(Hyperloop) 创始人、同时是特斯拉电动汽车和Space X 创始人的“硅谷钢铁侠”伊隆. 马斯克曾应特朗普邀请参加基础设施建设会议。而在这个最前沿的基建项目里已有中国投资者的身影-提供天使投资的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Hyperloop 联合创始人曾到中国考察并与多个城市讨论合作建造超级高铁的计划。由宽资本投资、总部位于上海的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与去年9月与Hyperloop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以技术众包模式参与美国超级高铁建设,提供其独立研发的3D打印技术。目前该公司正在与美国展开3D 打印建筑的合作项目。


  六、中美基建合作符合金融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趋势


  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特定资产类别,可以在改善组合风险收益上发挥重要功能。由于具有垄断性和政府支持,现金流稳定,是平滑收益的重要工具,可创造稳健的超额投资回报并抵御通胀风险。


  七、美国基础设施领域PPP应用发展向好


  尽管PPP模式用于基础设施融资在美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包括贝莱德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看好未来PPP在州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应用的加速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加利福尼亚、佛吉尼亚、德克萨斯、佛罗里达、纽约等州已经累积了相当数量的PPP成功案例,项目领域涵盖了公路和轨道交通、桥梁、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类型。


  中国参与特朗普基建计划存在的挑战


  被特朗普任命为交通部长的赵小兰在电视采访中提醒中国企业,本届政府视扩大就业为执政目标,美国基础设施欢迎外国投资,但是过去很多引进的外资并未给美国带来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资本、技术和劳工整体输出的海外基建模式,在美国政治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得以实施,若无法带动当地就业,项目将面临巨大的政治障碍。中国投资美国基础设施项目要落地,最大的挑战并不在联邦政策层面,而在于美国地方。


  一、 地方企业优先。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国策注定在基建计划的实施中美国的本土企业将得到优先待遇。本地债券发行商和PPP撬动资本杠杆中得利的金融机构、工程咨询和承包商、供应商等都将把中资视为来分蛋糕的竞争对手,而这些本土企业深谙地方政治操作,很轻易的就能利用民众对“外国人控制美国公共资产”普遍持反对态度制造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舆论环境。


  二、地方PPP项目操作有三个原因导致PPP在美国的滞后状态,首先,除了征收税费,美国基础设施投资长期以来依赖发行市政债券,而低息、免税的融资渠道使得地方政府对PPP应用动力不足;其次,和公共投资相比,PPP融资结构有较强的技术性,而很多地方政府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储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PPP 项目落地是在地方而非联邦层面,涉及到地方官员的选举立场以及尾大不掉的利益团体(比如市政债券发行商、工会、环保组织、建筑工程公司等)。


  三、中国企业对地方政治认识不足。在中国对美投资领域里,对中美关系,包括两国的战略互动是非常敏感的,而对美国地方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论少之又少。


  中美基础设施合作七大建议


  中国企业深入地方,提升本地化


  到美国地方投资建厂是最符合特朗普执政方针,也是中国企业最容易受到地方政府拥护的方式。


  金融资本组团,联合参与美国基建


  如直接投资,面临的政治障碍较大,中国企业可考虑股权投资的形式发挥少数股东的作用。


  持续推动经济外交,邀请美国参与“一带一路”基建合作


  特朗普曾经的国家安全高级顾问詹姆斯. 伍尔西曾撰文指出,奥巴马政府未能加入亚投行在华盛顿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的“战略失误”,并期待新总统将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更为热心。


  加强投资外宣,建立中美基建合作促进机制


  特朗普针对中国贸易逆差和贸易战威胁是其走群众路线巩固权力的必然结果,中美经济外交重心应从贸易转向投资,针对中国对美投资拉动美国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外宣。此外,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中美两国应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对话,建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促进机制。


  加强两国省州级政府互动, 共同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合作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个州政府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也是吸引外资和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就业,直接关系到州长、州政府官员的政治前途,对来自中国的外资需求是美国各州,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国加强链接的动力。


  发挥中美智库在公共外交作用,为稳定中美关系建言献策


  在特朗普执政初期,两国政府在适应、磨合的阶段,由智库、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二轨外交通道是更理想的促进机制主体。


  加强有利中国投资的国际公共关系


  基础设施有16个种类,绝大多数并不触及国家安全红线,中企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地方政治,尤其是基建项目中的地方既得利益者和他们的权力代言人。


  在当前全球化遇阻、中美关系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特朗普的万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市场机遇,为中美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而习特会中的特朗普将是一个务实的、善于交易的“软”总统还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与中国敌对到底的“硬”总统,或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带来帮助他巩固执政基础的利好。


  本文来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报告,经中国投资咨询加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政部PPP中心和中国投资咨询立场。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