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双引擎:AIIB+PPP
中国宣导的“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备受世界瞩目,点点合作、点线合作、点面合作正在逐步开展。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有两个重要支撑引擎:一是AIIB(亚投行),二是PPP(公私合营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前者提供资金支持,后者提供机制支撑,所以“BRI+AIIB+PPP”应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推进战略和集成研究对象。
据亚行测算,到2020年亚洲地区基础建设投资每年7300亿美元的需求中,各国政府和亚行、世行等多边机构分别约能提供20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资金缺口高达5000亿美元,亚投行应运而生并肩负使命。
亚投行资本金为1000亿美元,初创成员国57个,预计到2016年底将接近100个,而相关联的丝路基金首期资本金为100亿美元。去年美国政府原驻亚行大使Linda Tsao Yang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中指出,中国政府通过借鉴世行、亚行等金融机构的经验,与世行、亚行、中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以及东道国开发机构合作,能够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
2015年9月,纽约联合国峰会上全体成员国一致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人类未来15年内要努力完成的包括消除贫困、优质教育、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水和环境卫生等17个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中涉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世界大部分国家(包括发达国家)、政府都面临着缺资金、缺效率的“两缺”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人多钱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普遍而迫切,同时这些国家的“两缺”问题更为突出。于是政府引入私人资本和管理能力,用合作合营的模式即PPP模式,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期把政府主导的公平与企业追求的效率更好地结合起来,成为20多年前始于英国并快速行走全球的机制创新。欧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PPP的源产地,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在围绕着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来制定27类PPP标准,用于指导全球PPP的应用实践。
“一带一路”连接着亚洲与欧洲,并将把拥有44亿人口的亚欧经济与社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与服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面对数万亿美元的资金需求,除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外,同时要积极应用PPP模式,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更包括来自中国的国有或民营资本)进入,以提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投资效率和管理水准,让AIIB和PPP双引擎更好地协调推进。
为此,建议中国政府在加大AIIB、丝路基金等运作力度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PPP模式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通过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业已建立的有关PPP战略合作,有效参与国际PPP标准制定与推广,并适时把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政府和私人部门请到中国来,接受中外专家PPP专业培训并进行实地考察,解决好理念和操作问题,这样为“走出去”而先“请进来”,定能事半功倍,成效显著。
(作者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PPP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