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国际视野-政府采购信息网

国库现金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作者:国库司 发布于:2015-07-15 14:19:34 来源:财政部

    2008年11月11-12日,国库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8年国库现金管理国际研讨会”。国际著名债务与现金管理专家伊恩·斯多克(Ian Storkey)先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子奈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教授,以及长期从事国库现金管理研究的交通银行陈建奇研究员和财科所马宏范副研究员五位专家学者到会并专题演讲,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会议重点研讨了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库现金管理的发展情况、国库现金流预测、最优现金余额确定、投融资工具选择与应用,以及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等问题,为我国建立规范、有效的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下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不断恶化的趋势,国务院适时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并逐渐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以及我国经济成长动力由出口转为内需的新特点,徐信忠教授通过对过去一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解析,提出当前政府应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一是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络,对此,不能只算经济意义上的成本收益账,更要算社会发展意义上的成本收益账;二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尽可能避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和;三是在继续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徐信忠教授还强调指出,政府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努力熨平经济波动,权衡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持续发展,避免新的经济泡沫产生。

 

  徐信忠教授认为,当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过去两年由于受到从紧货币政策制约而难以大规模开展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此观点也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认同。考虑到预算批复时间和一些财政管理体制因素的影响,在2006-2008年中央财政月均库款余额分别达到5594亿元、8667亿元和12124亿元的基础上,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中央国库现金余额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发展打开了空间,也为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长期、有效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

 

  另外,当前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亦适逢其时。伊恩·斯多克先生指出,目前除法国外,大多数经合组织(OECD)国家地方政府在其事权范围内对国库现金管理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即州、省或者市级政府负有管理本级政府现金流、债务和国库现金投资的职责,不需要承担任何货币政策职能。而且,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国库单一账户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已经开始,很有必要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对此,国内专家纷纷表示赞同,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放松和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很大困难的时候,稳妥、规范、有序地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有利于提高地方国库现金使用效益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国库现金流预测能力是实现国库现金有效运作的基础

 

  高效的国库现金管理要求对政府部门和银行系统之间的现金流量进行准确地预测,努力达到既没有不适当的国库闲置现金,又没有国库现金缺口。财政部门对政府国库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库现金投融资运作的规模、时间和效率。

 

  伊恩·斯多克先生认为,首先,实现国库现金准确预测需要建立一个完整记录政府实时收入和支出的日常工作表。该表至少应涵盖未来3个月的每日收支信息,并且最好是12个月的每日滚动预测,以尽早确认出现异常巨大现金收支流量(最有可能是由集中纳税、债务偿还、借款收入、支付集中等造成)的日期。由于实际现金流量与最初的预测可能有差别,审查和更新的过程是提高预测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其次,财政部门负责现金预测的工作人员必须能够从各预算单位获得可靠的信息。一方面,各预算单位应统一融入流程之中,了解现金预测目标,积极提供高质量预测。另一方面,财政部部门预测人员应与各部门的关键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直接联系分析收支延迟或不完整预测的原因或其他相关问题。再次,对细节的关注、大额报备制度和严格的实时报告制度也是预测准确和成功的关键。同时,财政部门还应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各预算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其现金余额预测和资金管理目标,以满足财政部门履行有效管理政府资金头寸和有效降低政府资金成本职责的需要。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