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签下无人驾驶轻轨海外首单
随着我国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愈发提升,我国央企向海外输出的内容也在从 “制造”加速向“创造”迈进。8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第一个由中国企业牵头主导的海外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车辆项目——吉隆坡轻轨三号线42辆列车的供货合同已经正式签订,本次项目42辆列车将有40辆列车在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制造,其中有大量核心技术都是由中国主导,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本次无人驾驶轻轨车辆的出海,也预示着未来我国交通领域企业出海将继续从“量的输出”向“质的输出”转变。
首个中国牵头无人驾驶车辆项目
据介绍,本次签约的项目是我国主导制造的无人驾驶轻轨类车辆并将首次走向海外,将采用多款创新技术。该无人驾驶轻轨采用GOA4级别技术,是无人驾驶轨道车辆中的最高等级。该技术不需要司机和乘务人员,车辆在控制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可实现全自动运营,自动实现列车休眠、唤醒、准备、自检、自动运行、停车、开关车门和洗车,以及在故障情况下实现自动恢复等功能。列车每小时运行80公里,最大载客量1271人。该列车是吉隆坡第一个六节编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据了解,这一项目还将采用先进的三轨受流,四轨回流技术。此项技术的运用也是国内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首创,能够彻底解决电流通过钢轨回流时,电流向道床及其他物体泄漏并产生的杂散电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车辆机电系统的运营安全性与稳定性。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虽然我国近年来在不断鼓励企业抱团出海,但交通建设类企业国际化经验依旧比较缺乏,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
实际上,我国对于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的探索已有多年。2008年7月,我国开通的北京机场线就是国内首条按照全自动驾驶等级建设的线路。2014年8月,上海10号线开始应用有人值守的全自动驾驶。不过,这些线路使用的无人驾驶地铁的技术大多来源于德国,我国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知识产权。李锦表示,在这个时期,我国也基本处在向海外进行“产品输出”的阶段,只能以较低的价格为优势,将国内的低端、终端产品卖到国外。
近期,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北京燕房线终于开始跑图试验,在进行全线调试后,燕房线计划在今年底开通,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
而在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我国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翻新。去年12月底,我国第一条正式运的GOA4级全自动驾驶地铁在香港南港岛正式启用。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总体研发部副部长汪忠海公开表示,这是我国第一条上线运营即采用GOA4级全自动驾驶地铁。
目前,中车已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市建立首个制造基地。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表示,中车在美投资意味着中国高端装备在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从产品合作向产品、技术、服务、管理全方位合作的巨大转变。
带动全产业链“出海”
“过去我们只是把中低端产品向国外输出,现在这样的策略和时代已经过去了”,李锦表示,未来,我国将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技术产品的输出,将我国的运营模式、管理能力和配套服务输出出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推动中国品牌的形成。
李锦以中车为例解释称,在全自动无人驾驶轻轨出海后,轨道是否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一定的完善、未来新建铁路是否需要中国帮助、自动驾驶车厢如何进行定期维修、技术人员如何培训等,这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收益与机会。
据了解,目前,中车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实现了由输出产品向输出技术+制造+服务的升级。先后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了维保基地和修造中心,本地化员工占比达到85%,逐步探索出“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中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本次项目42辆列车将有40辆列车在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制造,这有助于推动马来西亚当地人才与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实现共赢。据介绍,中车还将为马来西亚累计提供各类机车车辆超过1000辆,其中大部分是本土化组装和生产。(记者 蒋梦惟 林子)
下一篇:中企承建白俄罗斯最大变电站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