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缘何成为劣质品的“温床”?
作者:田小典 发布于:2017-10-29 19:27:10 来源:中国网
招标采购是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最常用的一种采购方式,然而部分中标单位在交付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侵蚀了政府资金,侵害了公众利益。5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获悉,今年以来,四川省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采购领域,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查处了多起民生采购以次充好违法案,严打经销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为民生采购保驾护航。(5月4日 四川在线)
“好心办坏事”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然而,当办事的主体变成政府时,其影响不只是当事人。四川省自2013起,在全省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给困难人群送去温暖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然而,某些不法商家却在政府的慰问品中做手脚,导致送出去的棉大衣、棉被是不合格的次品。从衣物到化肥,再到教育行业的桌椅、书本,都成为了某些不法商家眼中的“肥肉”,纷纷把次品往政府送。
政府采购之所以成为劣质品的“温床”,原因有三。
其一,“价低者得”让政府采购的利润偏低。在人们印象中,为政府提供服务,一不愁拿不到钱,二不愁没钱赚。实际上,政府招投标有严格的标准,很多项目都是“价低者得”。采购项目给出一个参考数据,然后三家以上投标单位报价,部分商家为了成功得到项目,便压低报价,甚至以不符合市场逻辑的价格来中标。“无利不起早”,很多商家并非慈善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便从商品本身做文章,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向了政府采购。
其二,商家诚信意识欠缺。由于大部分政府采购的使用人并非采购人,导致采购品被偷梁换柱成为了可能。老百姓平常到商场买东西,都是看清了、挑选了再买,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尺码、材质都一清二楚。即便是网络购物,要是发现面料、质地等与描述不一致,也可以退货。然而,政府采购的民生物品,使用人大多数是贫困户,他们是被动接受者,并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导致那些缺乏诚信意识的商家向其输送不合格产品。
其三,经办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政府采购的民生项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政府经办人员应该用心用情来做好把关工作。然而,某些经办人员缺乏责任意识,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使用,只要按程序和流程完成工作就行了,对送来的货物不检查就直接投入使用,最后,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导致民生工程并未做成民心工程,反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政府采购的民生产品,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部门应齐抓共管,切断劣质品的利益链条,避免政府采购成为劣质品的“温床”。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阳光运行,政府采购更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