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

周松青: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

作者:周松青 发布于:2017-03-20 11:41:21 来源: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松青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政府可配置资源存量巨大,如何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并将我省确立为全国五个试点之—。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我省已完成平台整合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两大主要成效:一是深化了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省人大颁布了《湖北省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授权综合监督管理机构对公共资源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目前,我省是全国唯一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施行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省份。《条例》的颁布施行为我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制改革奠定了法制基础、提供了法律遵循。二是建立起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集交易、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其中,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把所有类型、所有区域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网打尽”,彻底解决了分区域、分行业重复建设交易系统的问题。服务平台是中心数据库,包括市场主体注册数据信息、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信息、市场监督管理数据信息等,并与交易平台和监督平台连接,可为市场主体提供身份识别、系统登录、信息查询、数据分析、专家抽取、远程交易等服务。监督平台与各个行政监督部门对接,提供专业化的在线实时监督和交易数据分析。截至目前,我省已基本实现了全省范围招标投标、国土矿产、政府采购、国有产权等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集中发布,并在招标投标、矿产转让等交易活动中实现了交易、服务、监管的全流程电子化,如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人通过交易平台发布招标公告,投标人通过交易平台上传投标文件,评标专家通过服务平台进行远程异地评标,行业监督部门通过监督平台对交易活动实时监控。


  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只是完成了平台整合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下步工作重点是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水平为目标,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着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大效益方向发展。


  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通过统一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体系,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手段的开放市场。应深入贯彻落实《条例》,逐步将综合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由招标投标领域向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延伸,由综合监督机构负责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交易系统技术标准、交易信息公开目录、投诉举报处理办法等,切实减少行政权力的事前干预,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应强制推行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依照《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公开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把市场监督的权力主动交给利益相关的市场主体和广大社会公众。


  主动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对整个社会环境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下步关键是要把这个平台体系真正“联起来、用起来”。应强化平台共享的思维,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方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是由政府推动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平台体系,不是某个部门的平台体系。各级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以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用的新理念,将与公共资源配置有关的交易活动主动纳入平台体系,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政府资源、转变部门职能,也有利于促进信息公开、扩大社会监管。应强化用户体验的思维,切实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专家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建设、企业CA互认、远程异地交易、全流电子交易和积极采纳具有湖北优势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应强化标准意识的思维,具体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行为规范三个层次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管理服务、交易流程、交易文本的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电子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应强化数据监管的思维,改变传统人工报送数据信息的统计方式,直接从平台体系提取客观真实数据信息并加以分析应用,实现政府监管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的转变。


  积极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政府资源配置方式,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对于政府配置资源中应该或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的资源,应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的原则,以价值规律为主要遵循,严格将其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如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土矿产、国有产权、药械疫苗集中采购等等。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也可以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发布交易信息或价格指数信息,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性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如农村产权交易、船舶航运交易、燃料燃气交易和各类公共资源次级市场交易等等。对于需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可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发布成交信息,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如耕地占补指标、排污权指标分配等等。


  构建新型政府监督管理格局。公共资源交易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应加强和完善信用监管,积极推广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和运用机制,加快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各级监督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采纳和运用信用评价结果,强化信用约束作用。应加强和完善联动机制。在理顺各部门监管职责、落实执法责任的基础上,以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建立健全由综合监管机构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执法机制,推动实现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监管资源共享、联动预防监控、联动检查处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横向协调、纵向联通的协同监管新格局。应加强和完善动态在线监管,通过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公共资源配置项目规划、评估、审核、交易、收支等过程实施电子化行政监督,全面记录各个市场主体、服务机构、监管机构信息,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和在线即时监督监测。


  数据链接
  (2016年度)


  全省公共资源交易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关口,达到6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8%。其中,工程建设招标投标4682亿元、政府采购192亿元、国有产权交易115亿元、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1520亿元、药械集中采购302亿元、其他9亿元。


  进场交易项目类型由16个拓展到37个。其中,进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有招标投标、矿业权出让、药械集中采购、疫苗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6个项目类型;进入市州和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还有PPP项目、航运物流、农村产权、专利技术、医疗责任保险等30多个项目类型。


  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先后印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指导意见、信用目录等8个文件,首次将失信信息运用于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省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与信用湖北、信用中国等11个信用平台的对接,累计公开发布违法违规信息1500余条,接受社会查询应用2.1万余次。


  全面加强专家管理,省级专家库新增政府采购评审专家4000余人、疫苗类专家130余人,在库专家人数突破1.8万人,为市县提供专家服务2300余人次。


  对2014年以来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全面清查,督促查处各类案件415起,涉及项目资金近100亿元,移交纪检监察机关44人,移交司法机关立案13起,处罚金1400余万元。


  全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交易范围由招标投标拓展到国土矿产、政府采购等各个领域,全省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比率由不足


  20%提高到63%。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