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关于北京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2-03-22 13:59:00 来源:北京日报

——2012年1月12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北京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坚决执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各项决议,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06.3亿元,增长27.7%,完成预算的117.2%。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性增收明显、物价上涨以及一次性税收收入集中入库等因素的带动下,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963.7亿元,增长21.1%,完成预算的111.0%。

  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52.8亿元,下降7.1%,完成预算的79.3%,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其中的土地收入受成交溢价大幅降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基金收入短收。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95.7亿元,下降0.2%,完成预算的74.2%。

  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下面重点报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4.4亿元,增长26.1%,完成预算1422.3亿元的115.6%,加中央返还及补助195.3亿元、区县上解220.0亿元、上年专项政策性结转使用9.0亿元、上年结余26.3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收入54.0亿元等,收入合计2155.4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422.9亿元(含市追加区县支出),增长25.4%,完成预算1254.5亿元的113.4%,加上解中央94.2亿元、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497.4亿元、专项政策性结转下年使用15.0亿元、划转水利建设基金23.6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本市地方政府债券支出54.0亿元、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9亿元(截至2011年底,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累计余额89.5亿元)等,支出合计2155.4亿元。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1、收入预算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1)增值税127.7亿元,增长10.2%,完成预算的100.9%。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增值税保持良好增势。

  (2)营业税548.0亿元,增长25.1%,完成预算的114.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金融业税收贡献突出,信息传输、租赁与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发展较快等因素影响。

  (3)企业所得税388.6亿元,增长34.4%,完成预算的122.7%。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企业利润增加,带动企业所得税较快增长。

  (4)个人所得税272.9亿元,增长26.7%,完成预算的116.8%。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带动工资薪金、股息等个人所得税相应增长。

  (5)契税136.2亿元,增长1.4%,完成预算的101.4%。

  (6)非税收入69.1亿元,增长62.4%,完成预算的129.4%。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从2011年起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高中以上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等,促使非税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2、支出预算主要科目执行情况

  (1)教育支出241.2亿元,增长28.2%,完成预算的117.0%;其中:教育法定支出211.6亿元,增长25.4%,完成预算的113.4%。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促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校建设、市属高校基本建设贷款债务化解等投入。具体情况是:投入基础教育经费49.0亿元,支持幼儿园改扩建,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经费18.1亿元,重点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投入高等教育经费100.0亿元,保障市属高等教育继续推进“三大工程”和实施基本建设三年规划项目,化解市属高校债务,增强高等学校整体发展实力。

  (2)科学技术支出140.0亿元,增长22.2%,完成预算的113.1%;其中:科学技术法定支出62.0亿元,增长25.0%,完成预算的115.1%。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落实中关村示范区各项支持产业、企业发展政策等。具体情况是:投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资金76.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促进平台以及引进高端领军人才等,推动园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投入28.1亿元,支持生物医药、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投入3.7亿元,加强公益性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科普益民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0.2亿元,增长18.7%,完成预算的105.8%;其中:文化法定支出21.8亿元,增长25.3%,完成预算的114.7%。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事业支持力度,繁荣艺术创作生产等。具体情况是:投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5.0亿元,支持具有发展前景和导向意义的创意项目,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投入18.5亿元,用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投入8.4亿元,支持宣传文化企业发展、三网融合试点、出版市场监管等,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行业健康发展;投入4.6亿元,推动文化功能街区建设,保障现代化博物馆运行经费,支持实施中长期文物保护规划等;投入9.0亿元,推动实施体育特色村试点工程,支持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产业、事业发展。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4亿元,增长36.0%,完成预算的128.6%。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区域锅炉及管网供热补贴、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等。具体情况是: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1.2亿元(此外通过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投入4.0亿元,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共计安排5.2亿元),重点用于落实养老(助残)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改造和运营等,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投入31.5亿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军队离退休干部及无军籍职工保障安置等,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投入0.8亿元,加大对就业困难地区扶持力度,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等资金,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投入0.6亿元,用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支持残疾儿童少年及贫困残疾人康复等,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投入社会建设资金2.5亿元,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和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等,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投入1.0亿元,重点用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及运行维护,提高社保服务效率;投入36.3亿元,用于锅炉供热、管网供热、液化气、天然气自采暖补贴,保障居民正常用气、安全过冬。

  (5)医疗卫生支出75.2亿元,增长29.7%,完成预算的118.8%;其中:卫生法定支出53.7亿元,增长29.4%,完成预算的115.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投入等。具体情况是:投入32.4亿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保障医疗机构设备购置、病房楼改造等,不断改善百姓就医环境;投入22.5亿元,用于公费医疗、城镇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投入9.1亿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水平;投入3.0亿元,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及监督检验能力建设等,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投入1.2亿元,支持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

  (6)节能环保支出49.4亿元,增长91.9%,完成预算的185.4%。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排水企业政策性补贴等项目经费。具体情况是:投入大气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资金17.0亿元,支持老旧公交车和机动车淘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区域锅炉房冬季供热燃料补贴等,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等,支持合同能源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促进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投入17.6亿元,给予排水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保障城市排水设施运行维护。

  (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5亿元,增长32.6%,完成预算的122.7%。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垃圾处理、五环路路面维护改造等项目。具体情况是:投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0.0亿元,支持长安街延长线、前三门大街等重点环境建设项目,推进“城中村”和“边角地”环境整治,美化城市环境;投入7.1亿元,支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城市道路清理保洁服务等市容环境卫生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投入交通治理资金8.8亿元,保障30项平交路口改造、22项城市道路大修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8)农林水事务支出69.6亿元,增长15.8%,完成预算的109.3%;其中:农业法定支出60.8亿元,增长25.0%,完成预算的115.1%。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购置城市主干道防汛应急抢险设备、改造团城湖防护网等项目的投入。具体情况是:投入38.6亿元,支持实施“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工程,推进沟域经济发展,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投入9.5亿元,重点推进山区生态公益林促进发展机制建设,支持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控等工作,提升首都生态质量;投入8.5亿元,支持全市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城市防汛、污水资源化利用等,促进水务改革发展。

  (9)交通运输支出101.0亿元,增长11.9%,完成预算的108.7%。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公共轨道交通亏损补贴、地面公交补贴等。具体情况是:投入公共交通补贴90.7亿元(此外通过其他科目等投入66.2亿元,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补贴共计156.9亿元),支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投入4.9亿元,落实油价补贴政策,减轻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行业应对油价上涨的压力;投入资金重点用于铁路道口安全监护、公路新改建、归还公路建设贷款等,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10)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0.5亿元,增长17.8%,完成预算的113.6%。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担保再担保资本金、燃气电力补贴等。具体情况是:投入工业发展资金7.0亿元,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投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落实担保代偿补偿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投入30.5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投入5.2亿元,主要用于燃气电价补贴,确保企业和居民正常用气用电;投入5.0亿元,用于增加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资本金,缓解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不足等问题;投入1.5亿元,主要用于北京市电子政务网络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和运维,提高电子政务水平。

  (1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3.9亿元,增长108.8%,完成预算的174.6%。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促消费经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地方配套资金等。具体情况是:投入9.0亿元,加大旅游服务便民设施投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等,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全新“大旅游”格局;投入价格调节资金0.2亿元,促进首都物价水平稳定;投入3.0亿元,用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地方配套,提升首都现代服务业水平;投入商业流通资金7.3亿元,积极落实“促消费、保增长”的各项措施,支持商务领域新兴产业发展。

  (12)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99.9亿元,增长20.3%,完成预算的116.2%。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投入。具体情况是: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加大政法部门科技装备和执法装备投入;购置消防队站“高层建筑、地下空间”救援车辆和器材装备配备等,增强抢险救援能力。

  (1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9.8亿元,增长9.4%,完成预算的105.0%。超额完成预算主要是确保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顺利举办等。具体情况是:保障党政机关正常履职、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加快便民电话中心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建设等。其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支出3.0亿元,增长25.5%,完成预算的115.6%,主要用于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全市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推进“北京市全员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等。

  根据目前中央对本市以及市对区县财政体制,2011年超收增加财力183.9亿元。按照《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中关于“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支出”的规定,以及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要求,2011年市级预算超收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加法定支出51.2亿元,其中:教育25.0亿元、科学8.1亿元、文化2.8亿元、计划生育0.4亿元、农业7.9亿元、卫生7.0亿元;二是政策性返还及专款资金安排18.0亿元。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收入返还8.0亿元、教育费附加支出10.0亿元;三是结合全市提出的加快社会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交通拥堵、推进公安司法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建设等要求,安排重点事项72.8亿元,其中:社会建设专项资金1.0亿元、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改造资金4.0亿元、担保再担保增加资本金5.0亿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地方配套3.0亿元、新能源车补助资金2.3亿元、交通设施及信号灯建设经费8.0亿元、轨道交通专项资金35.0亿元、公安司法系统社会管理创新和安全维稳建设资金5.0亿元、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增加资本金5.0亿元、价格调节资金0.2亿元、住房补贴资金4.3亿元;四是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9亿元。

  2011年市级支出中部分科目执行数与预算数相比存在差异,主要原因:一是根据需要,年初安排的预备费在执行中按照实际用途转列相关科目;二是一些科目年初按预计数安排预算,执行中据实结算拨付资金;三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市级财政超收收入增加了教育等法定支出和部分重点项目支出。

  (三)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62.4亿元,增长26.0%,完成预算的121.0%。具体情况是:

  (1)文化体育与传媒13.7亿元,完成预算的133.7%,超预算主要是按营业收入计征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增加。

  (2)社会保障和就业8.5亿元,完成预算的115.7%,超预算主要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因缴费基数增长带动收入增加。

  (3)城乡社区事务814.5亿元,完成预算的120.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741.9亿元,完成预算的127.7%,超预算主要是受商务中心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政府住房基金5.5亿元,完成预算的46.2%,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受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影响,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减少。

  (4)农林水事务5.1亿元,完成预算的73.5%,其中:地方水利建设基金4.3亿元,完成预算的67.4%,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受土地市场影响,防洪费收入减少。

  (5)交通运输2.5亿元,完成预算的153.2%,超预算主要是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加带动车辆通行费收入增长。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3.3亿元,完成预算的165.2%,超预算主要是预缴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增加。

  (7)其他收入14.8亿元,完成预算的132.0%,其中彩票公益金12.9亿元。

  2、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69.7亿元(含市追加区县支出),下降6.5%,完成预算的90.9%,未完成预算主要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下降,导致用于廉租住房的支出减少。具体情况是:

  (1)文化体育与传媒9.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9%,超预算主要是增加了高清交互机顶盒补助支出。

  (2)社会保障和就业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1.0%。

  (3)城乡社区事务508.1亿元,完成预算的8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447.5亿元,完成预算的94.7%,未完成预算主要是增加了返还城六区土地收入,导致市本级支出相应减少。

  (4)农林水事务30.0亿元,完成预算的144.0%,超预算主要是地方水利工程建设支出增加。

  (5)交通运输1.9亿元,完成预算的118.8%,超预算主要是增加高速公路建设贷款利息支出。

  (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0%。

  (7)其他支出11.1亿元,完成预算的86.6%,主要是彩票事务支出。

  政府性基金按规定专款专用。当年收入与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是根据有关管理办法,部分收入结转下年使用。

  (四)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为贯彻全国人大提出“2011年地方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2012年汇总编制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按照“在内容上与财政部同口径、在时间上与公共财政预算同步、在推进上稳妥不超前”的原则,报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1、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2.7亿元,完成预算的121.2%,加上年结转使用22.9亿元,收入合计75.6亿元。其中:

  (1)监管企业上缴利润18.3亿元,完成预算的142.0%。2011年市国资委监管的46户企业中,除5户企业亏损以及7户盈利企业由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无法上缴利润以外,其余34户企业上缴税后利润18.3亿元。

  (2)股利股息收入0.3亿元,完成预算的55.2%。

  (3)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1亿元,完成预算的113.6%。主要是公共财政预算转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

  2、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67.4亿元,完成预算的155.1%,结转下年使用8.2亿元。其中:

  (1)资本性支出53.9亿元,完成预算的143.0%。主要用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包括:京东方8.5代线建设21.3亿元、北汽集团资本金注入5.2亿元、首钢主厂区改造建设3.3亿元等。

  (2)费用性支出13.5亿元,完成预算的242.6%。主要用于劣势企业调整退出5.7亿元、企业贴息3.6亿元、农租房腾退项目0.7亿元等。

  以上有关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详见《北京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的初步汇总,在地方财政决算编成后,还会有所变化。

  (五)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及2011年预算执行效果

  按照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及市十三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结果报告的要求,财政及有关部门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1、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着力点,促进首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财政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鼓励“三高”企业退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列政策,统筹100.0亿元支持了300余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提升首都创新能力。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支持实施消费便民工程,落实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推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投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360.8亿元,增强投资支撑。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健全财政政策体系,促进“稳物价”、“增收入”。投入交通、油、电、气、粮等各项惠民补贴213.6亿元,支持“菜篮子”工程、生猪产业化建设、“农超对接”等,建立价格调节资金,切实增强市场供应能力,稳定物价水平,降低企业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社会保障相关标准,支持落实农民增收行动计划,缓解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

  二是加大社会建设投入,支持社会管理创新。投入政府为民办实事资金293.2亿元,着力解决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支出,坚持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拨付100.0亿元资本金成立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努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建设,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支持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落实交通治理综合措施和“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持50个重点村建设,落实一道绿隔等政策,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各项改革,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投入25.2亿元用于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项目,健全与周边省区市多边合作机制,以首善标准推动支援合作。

  3、以提升效益为导向,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财政收入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将财源建设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有机结合,积极促进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强化财政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继续深化“横纵结合”的财税组收协作机制,加快财政收入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升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水平。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对财政收入走势的影响,努力提高研判水平。

  二是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明显增强。进一步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首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1年执行和2012年预算安排情况。出台《北京市市级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市级大额专项资金设立、使用、调整、退出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集成效应。提升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加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2011-2015年统筹资金从300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加快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厉行节约,建立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结余资金统筹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资金分配更加科学民主。扩大项目支出事前评估试点范围,对拟纳入2012年部门预算的33个项目进行事前评估,涉及资金48.7亿元,邀请38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程参与评估。经过评估,核减项目经费8.9亿元,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有效推进了民主决策。重点做好市政府折子工程、为民办实事等大额资金项目的评审工作,推进联合评审制度建设,增强经费保障的科学性。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区县的支持力度,推进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资金的提前告知工作,强化市级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四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初步搭建。召开北京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出台北京市《关于推进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及《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两个配套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选取市科委、市卫生局、市医管局三个试点部门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结果公开和应用机制,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五是财政监管水平日益提高。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业务流程,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市与区县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机制,防范财政风险。推进资产处置进场交易工作,严格资产购置审核,实施实物库资产调拨调剂。进一步加大财政内部监督力度,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监控。

  六是财政预决算公开步伐领先全国。加快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步伐,将2010年政府决算细化至款级科目;公开了市级公务用车数量;在全国率先公开了市级“三公经费”预决算;指导44家市级部门公开了2010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进一步扩大报送市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的范围,从58家增加至80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财政收入经历了“高开、低走、回稳”的过程,总体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区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重点事项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财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但目前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财政资金的保障范围需要进一步合理界定,财政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整合,财政投入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支出结构固化、投入分散、资金浪费等问题仍然存在,财政统筹机制不够完善,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预算安排的衔接不够顺畅,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尚需完善,推进地区、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仍很艰巨。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页数:1/2  总数:2    12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