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财政将投592亿办十件民生实事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3-01-29 08:43:00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省财政将投入592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1576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升就业社保水平。促进创业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高到6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10%左右。新增发社会保障卡3000万张。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在东西北地区创建100个教育强镇(乡、街道)、10个教育强县(市、区)。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含县镇)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实施山区、边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津补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由55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由750元提高到1150元。三是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基本药物比例达40%以上。所有三级医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1家平价医院,平价诊室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资源达5%以上,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平价药包。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四是优化基层文体服务。扶持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或完善设施设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2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0个。建设150个乡镇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全省有线网络未通达地区4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完成25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全面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五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解决150.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10万户、“两不具备”贫困村移民搬迁700个村1.5万户。扶持相对贫困村2571个以及相对贫困人口50.4万户224.4万人。推进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4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41个。推进79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12宗。六是开展助困扶残。全省各县(市、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平均补贴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42元、109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七是加强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8388套,新增租赁补贴5028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5931套,建设渔民保障性安居房533套。
八是改善异地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对60万异地务工人员实行减免费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九是推进物价惠民。继续给低收入群体及困难群众276万人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新建1000家平价商店和300家以上平价药店。推进300个“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十是加强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PM2.5等实时监测数据和灰霾等空气质量预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左右。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3000个。各县(市)全部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各建制镇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自然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000公里、碳汇工程林300万亩。
五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解决150.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10万户、“两不具备”贫困村移民搬迁700个村1.5万户。扶持相对贫困村2571个以及相对贫困人口50.4万户224.4万人。推进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4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41个。推进79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12宗。六是开展助困扶残。全省各县(市、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平均补贴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42元、109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5000户贫困家庭残疾人实施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七是加强住房保障。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8388套,新增租赁补贴5028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5931套,建设渔民保障性安居房533套。
八是改善异地务工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对60万异地务工人员实行减免费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九是推进物价惠民。继续给低收入群体及困难群众276万人发放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新建1000家平价商店和300家以上平价药店。推进300个“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十是加强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按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PM2.5等实时监测数据和灰霾等空气质量预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左右。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3000个。各县(市)全部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各建制镇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自然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000公里、碳汇工程林300万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