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北京将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3-03-01 10:18:0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本市将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到2015年——突发灾害天提前半小时预警

  面向市民生活服务的24小时天气预报要精细化到街道、乡镇;雾霾、雪、沙尘、高温、寒潮等高影响天气提前两天以上预报;建设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局地暴雨、雷雨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实现分区、分级发布,并提前30分钟以上发布预警。

  2月27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气象事业发展,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达到以上目标。

  天气预报三年精确到街道

  市民每天获取的天气预报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北京市的地图,包含一定周边区域,被划分成一个连一个的正方形网格,每一个网格交叉点就是一个预报格点,而每一个格点的温度、风向、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都构成预报的信息量。

  市气象局观测与预报处处长梁丰说,目前北京市天气预报精细化数值预报业务模式是3公里分辨率的网格,即每一个正方形网格的边长是3公里。到 2015年,本市要建立1公里分辨率的精细化模式,网格的边长将从3公里缩短至1公里,这意味着预报格点翻倍增多,随之带来的数据将成几何基数翻倍上涨,计算的频率也大大增加。“计算量将非常大,这对硬件技术的要求很高。从数值上看,缩短这2公里,将大大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准率。届时,我们的预报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一个街道某一个具体时间的天气变化,这将给重大活动、防灾减灾、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气象信息。”梁丰说。

  根据现在的技术水平,市气象局每天会发布16个区县的天气预报,各区县的气象局根据市气象局的预报信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再预报其辖区乡镇的天气情况。“同区不同地的预报,更符合当地市民的生活环境情况。”梁丰说。由于系统模式预报出来的产品,不可抗拒地存在一定误差,仅是供参考的信息,接下来还需要预报员根据最新的天气变化、实况观测的资料、自身的预报经验等去修订,“最后发布给公众的是系统和人力互相作用的成果。”梁丰说,目前,市气象局已经选择了全市的98个乡镇,做次日气温预报的尝试。

  雾霾沙尘高温将提前两天预报

  2013年1月北京频现的雾霾天气,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在雾霾、沙尘等高影响天气到来前,社会各界能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市政府在此次下发的意见里明确提出,雾霾、雪、沙尘、高温、寒潮等高影响天气的平均预报时效要提前到两天以上。

  梁丰解释,要预报雾霾天气,光靠目前常规的预报还不行,因为常规的天气预报只反映大气物理过程的变化,而雾霾更多地要关注污染物,要在气象条件和污染物之间建立关系。因为不仅气象条件会影响污染物,污染物的存在反过来也会影响大气情况,二者之间是一个互相反馈的关系。“所以,提高这类天气的预报时效,就必须要考虑大气的化学变化,增加大气化学模型。”梁丰说。

  此外,市气象局将加大和中国气象局、环保局、中科院、高校等单位的合作,提高高影响天气预报时效性和准确性等问题。

  四类突发事件预警统一发布

  对于公众的日常生活来说,气象预警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信号,尤其当遇到类似局地暴雨、雷雨暴风这种时间短、强度大的突发灾害性天气,气象台发布什么预警、预警的级别是什么、预警期间应采取什么防护措施,对公众来说至关重要。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局地暴雨、雷雨大风等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要实现分区、分级发布,预警提前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要建成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大类突发事件,向公众统一发布预警信息。

  据了解,在气象学上,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天气都能有同样的预报能力。比如雾霾、高温等空间尺度大、特征明显的天气,提前预报好操作;而像局地暴雨、雷雨暴风等空间尺度小、强度大的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难度相当大,目前只能通过雷达、卫星等实时监测途径,提前发布预警。

  市专业气象台台长丁德平介绍,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是依托市气象局建立的,目前市气象局正在摸底哪些部门有发布预警信息的需求,比如国土局会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园林局有发布森林火险预警的需求,环保局要发布污染的预警等。在此基础上,各项预警信息汇总到预警中心,经过审核后再选择合适的、统一的发布渠道,如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短信、微博、地铁及公交车中的移动电视……“要确保信息发布得更快,覆盖面也更广。”丁德平说。(骆倩雯)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