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作者:财政 发布于:2012-02-06 11:05:00 来源:财政部

  2011年,既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第二个五年的起步之年。通过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步入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以五个转变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双开局”之年的开门红。

  这五个转变是:在建设规模上,由点到面转变,重点示范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在建设对象上,由分散建设向集中建设转变;在村庄功能上,由单一生产生活向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转变;在建设标准上,由旧村改建向整村新建转变,共有177个村屯整体新建;在投入方式上,由政府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全省有116个村通过宅基地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引进资金76.6亿元,同比增加近两倍。

  为提升建设水平,加快撤屯并村,2011年省新农村办完善了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体系,并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以奖代投”办法》,按照先建后评的原则,对获得四星、五星级村给予一定奖励,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定点建设存在的“等靠要”问题。全省共有3085个村申报三星级、816个村申报四星级、253个村申报五星级,申报数量超过了之前两年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数。经审核,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通过星级评定和“以奖代投”,省财政2亿元专项资金撬动地方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8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省已有48个县(市、区)完成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1059个中心村的建设。一些地方在城市近郊建设农民小区,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吸引农民入住,加快推进一体化步伐。

  为营造良好环境,建设美丽乡村,2011年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了民俗村、生态村、安居村、畅通村、洁水村、样板村的打造。全省共建成1200个农家乐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800万人,创收10多亿元。组织实施了农村环境保护“161工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2个,建设生态型村庄近千个,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国家级生态村11个。改造泥草房26.1万户、2171万平方米,完成农危房改造6.1万户。建设通村公路4000公里,解决了500个行政村、120万农村人口的出行难问题。投资8.16亿元,帮助2313个村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1681处,受益人口达152万人。整合帮建资金1.5亿元,落实建设项目159项,推进了一批省级重点示范村的建设。

  为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黑龙江省各地根据村情实际,积极借鉴推广不同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带动模式稳步增多。全省有2100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同比增长7.1%。东宁县发展木耳产业,带动全县102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以上。林口县大力发展树莓、食用菌产业,带动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村,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专业合作带动模式蓬勃发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2万个,带动100万农户。城镇吸纳带动模式快速推进。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全省有200多个小城镇发挥了较好的吸纳作用。与此同时,龙头辐射、引资开发、科技助推等其它带动模式也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城乡均等,2011年黑龙江省落实了教育“四免”政策,使低收入农户子女实现学有所教。全面提高了参合农民的筹资水平、新农合补偿封顶线和住院政策性补偿,积极探索门诊大病补偿模式,让广大农民能够病有所医。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省及地方财政各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深入推进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43个,新增床位1.4万张,全省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将达到60%。全省新建25个文化站建设项目,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总数达876个,完成了428个文化站设备配送任务,为实现民有所乐夯实了基础。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