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复建潮背后的投资冲动
在稳增长基调下,地方投资计划喷薄而出,不少历史古城更是雄心勃勃,掀起了一股古城复建潮。
古城重建潮
近日,湖南凤凰计划另建一座古城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个拟投资55亿元,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古城而建的新镇“烟雨凤凰”将于年内动工。该新镇距凤凰古城6公里之外,将作为新的游客服务区来释放古城的接待能力。
凤凰并不是特例。8月中旬,一则“河南开封千亿豪赌:4年重造北宋汴京”的新闻也引发轰动。
大同也声称将耗资上百亿元修复大同古城。2008年初,大同新任市长耿彦波强力推行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恢复性保护工程”,其中城墙修复工程耗资10亿元,将在5年内全面完成四面城墙及瓮城的修复。据悉,2012年底大同古城将全面合龙,老城内所有现代建筑都将搬迁出去,以恢复传统的城市格局,届时大同将“回到明朝”。
在西安,该市正准备启动一项庞大的规划来对位于主城区的汉朝长安城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并建立汉长安城大遗址区特区。规划涉及面积超过70平方公里,其内容包括迁出居民、拆除建筑、建造遗址公园等,仅核心保护区面积即超过了30平方公里。整个规划总投资将超过千亿元。
资金隐忧
“不只是开封、大同,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太普遍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系丁长发副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一些地方政府搞古城重建,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历史古城文化,但最关键的还是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量。
对地方政府而言,通过古城重建,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目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规模建设投资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过,城市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资金来源显然成为最大的问题。
例如,两年前山西娄烦县打造的“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之所以成为烂尾工程,原因即在于资金。目前该景区已陆续投入了6000多万元,要实现规划,估计得上亿元。而当地政府并没有继续予以资金支持的打算,因为即使景区建成,回报也不乐观。
丁长发指出,不少文化古城的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收入只够应付基本开支,大规模的建设巨资主要依靠土地平台的融资,而这将有可能使得古城重建沦为房地产开发。地方政府重建古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提高土地出让收入,带动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
以开封为例,媒体报道称,根据《开封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开封老城区居住用地、混合用地、商住用地的规划比重分别为30.37%、4.54%、7.57%,共占到规划面积的42.48%;而文物古迹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比重只有2.62%、21.32%。不少景点复建项目沦为房地产项目在开封其实已有先例,开封西郊的金明池公园四周大约3/4的面积布满了别墅、住宅、酒店、商业中心等项目。
文物保护之忧
让文化界更为担心的是,大规模古城重建,仍是在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老路,最终重建的古城不仅是没有任何文化意义的“赝品”,而且也会破坏真正的文物。
在8月底于太原举行的关于公众考古的论坛上,许多专家并不赞同大同等地的遗址复建工程。考古学家杭侃指出,目前有些地方的复建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这种复建对地下文物古迹肯定会有破坏。古城复建也只是造了许多假古董,其实还有很多真实的东西需要保护。
中国古代城墙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全国有大小不一的城墙数千座,但经过近代以来的拆城墙运动,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城墙已不多,也正因为稀少,保留得好的古城往往成为旅游热点,为当地带来不菲的收入。
大同政府就将未来的旅游人数瞄准为300万人,以100元门票算,一年是3亿元。而门票只是旅游产业很小的一部分,标准测算只占到旅游城市整体收入的5%,加上关联产业,收益不菲。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江田祥告诉记者,历史上中国城市一直就不断地毁了修、修了毁,文化名城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这样古城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但古城建设必须坚持修旧如旧,不能造一批宏伟漂亮而没有文化底蕴的假古董。
江田祥指出,古城复建如果是出于保护历史文化的目的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角度出发,就很可能起到文物破坏的后果,而且很可能会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江田祥指出,古城要完全恢复也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良好衔接,古城重建首先必须对文化产品效应、经济效益、当地文物保护状况、当地居民意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完善的评估。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浙江丽水农村金改方案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