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澳门审计署痛批教育局购买服务时种种缺失乱花钱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12-11-07 16:22: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记者蒋生 未严格按规,批出数千课程,所涉金额逾亿(澳门元,下同);放宽标准,让澳门政府额外承担1713万开支;审批过程时,修改结果,却不记录依据;获批的560元课程,公布时变成800元……
  
  澳门审计署昨日公布报告,炮轰教育局在“购买服务”时,种种缺失。澳府去年7月公布进修计划,居民可获上限5000元资助,课程多由民间组织提供。钱能否用得其所?计划伊始,多方已盯上花钱的权力。
  
  未达标审批已付两千万
  
  去年7月,澳门政府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在3年内,每位满15岁居民,每年可获上限5000元资助。课程大多由民间、私人机构提供,即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据推测,项目潜在开支可达20亿。纳税人的钱是否用得其所?昨天,澳门审计署首个发声,公布了84页的审计报告原文。
  
  审计署调查发现,教育局的执行、管理及监督,均存缺失。其中,审批时未按法规、标准进行,让数千课程被批出,所涉金额逾1 .08亿,其中已实际支付逾2202万。如该局接纳了32间机构共402项课程的逾期申请,未有经上级核准的正式书面记录。其中,3间机构在法定期内未获准开户,按机制不具备申请资格。
  
  审计署还指出,9项法定评审课程的因素中,仅2项以成文方式定了标准。导致有不应获批准的课程纳入计划。
  
  评审是网上在线进行,数据导出时并未包括评审分数及结果。随后,评审小组组长复核并以人工方式逐一输入。审计署调查发现,组长可对评审结果直接修改,但不记录修改依据。经此程序,导致594个原应被淘汰的课程,变成获得资助。
  
  评审结果经教育局领导批准后,会向外公布。审计署逐一审查发现:有612项课程未按获批条件公布。如,某获批560元的课程,公布时成了800元;有课程未有获批准,却让报读;有的课程未有获批准,却未对外公布。
  
  不巡查就能贴标“诚信”
  
  审计署于8月16日将发现的问题,寄送教育局,以核实。而该局抢在审计报告出台前,就其中7个问题跟进检讨。审计署又实时了解,发现教育局仅对报告披露的个案跟进。该署称,教育局应全面了解问题原因,对机制作出检讨。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局对某些审计问题,加以书面辩解,而审计署迅即予以法理、数据、证据反驳。这些均呈现在昨日的审计报告中。
  
  据规定,教育局需对开课机构巡查并评级。但审计署发现,该局对28个机构作出了错误的评级,有的根本未被巡查就归为“诚信机构”.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市民报名需用身份证插卡。仅出现故障、代人等情况,才用“后备方案”,填表完传回教育局。但审计署发现,前8个月,88.8%报名是采用后者。该署认为,教育局有滥用后备方案之嫌,不会核实身份,无机制防止盗用他人身份。
  
  审计人员甚至查出,在3个机构、共6个课程中,有导师报读自己任教的课程。不仅全部成功开课,还支付完毕。审计署称,是明显的“不规则”,教育局均未及时发现。
  
  焦点关注
  
  1713万是不是额外开支?
  
  教育局执行计划时,将收费标准放宽,一直未获具权限的上级书面批准。直到今年2月,才在评审规则中有标注。经审查试算,较原规则放宽了16%至42%,导致首两期2481个课程得以纳入。审计报告称,这引致《计划》需额外承担开支1713万澳门元。
  
  教育局对此表述不同意---审计署可能以为那些课程不批,市民不会用5000元进修,政府就减少开支;但这并非《计划》的原意,市民实际参与进修获得提升,不能视为额外承担。
  
  审计署则反驳说:教育局明显对审计报告存有误解。报告并未提出,应减少批出课、节省持续教育开支。审计时量化这些涉违规课程,反而是强调《计划》的目的。审计署还说:教育局应订立完善的评审及监督机制,确保课程质量、资助款项能用得其所。“只要有学员报读,不管有无完成课程或出席,机构仍可全额获资助。或者批出差的课程,让学员放弃就读,都会让公帑浪费,影响《计划》的成效。”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