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食品添加剂超量上黑名单
食品添加剂超量将上“黑名单”
首批“黑名单”在本月食品安全周公布 相关从业人员每年须培训至少40小时
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故意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企业,今后将被列入“黑名单”。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督办提案专题协商会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透露,将逐步建立信息化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配合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布。市食安办主任阎祖强透露,第一批“黑名单”即将于此次食品安全周正式公布。
去年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4%
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控制在0.63/10万,处于历史最低点
会上首先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94%以上。其中重点食品的监测合格率在95%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7起,食物中毒人数144人,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控制在0.63/10万,处于历史最低点,同比分别下降12.5%、28.4%和27.6%。
全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等监管部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0万户次,发现食品安全隐患2.3万个,全部责令整改或处罚;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1.7万张;立案处罚1.18万起,罚没金额8400万元,取缔无证无照及“黑窝点”、“黑作坊”2977个,有力地保障了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有序、可控和稳中向好。
而在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侦破方面,去年,本市共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14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5余人,同比分别大幅增长78.9%和19.4%。
本市争取制定全国首部追溯规章
扩大牛羊肉、淡水鱼等重点食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面
去年,市商务委会同市工商局、各区县积极推进本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年完成在94家标准化菜市场、934家标准化超市建设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154家大卖场、335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蔬菜追溯系统,均实现全覆盖。尽管如此,本市仍存在虽然在市场的规定位置设置了产品信息查询终端,但覆盖面不够,查询便捷性差,往往因缺乏维护产生设备故障以及查询繁琐等原因导致的使用率较低等问题。
对此,市农委在去年47个镇试点建立村级农产品
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的基础上,今年将在所有涉农乡镇开展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协管员的培训指导,负责督促本村所有种植、养殖户(重点市散户)建立生产和销售档案,详细记录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有关农业、肥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品种、用量和使用时间及安全间隔期等情况,建立农产品上市时间、销售品种、数量和销售对象等资料,为农产品追溯提供凭证,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有力支持。同时,将结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巩固肉类、蔬菜等产品电子追溯系统全覆盖;扩大牛羊肉、淡水鱼等重点食品电子追溯系统的覆盖面,完善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流通、餐饮消费等全流程的信息追溯系统。争取今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一部食品安全追溯地方政府规章。
在外来输入食品方面,相关部门加强与供沪大宗食品产地的合作,与兄弟省市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完善政策导向和扶持机制,建立供沪食用农产品(猪肉、家禽、蔬菜、水产品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6大粮食收储基地,形成食品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推进产销对接,进沪市场蔬菜签约供应达年消费量的40%。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完善推广食品冷链物流供应,加快开展生鲜食品超市改造,使其占全市超市总量的50%。
消费者满意度纳入量化分级体系
探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
台盟市委此前建议,建立“食品消费红绿灯机制”。即根据业内专家对食品安全性实施的风险评估结果,将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不同的信号提示;政府建立了“食品消费红绿灯资讯网”,只要消费者上网查询,即可了解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程度。
市食安委表示,目前,本市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等环节也有类似的做法,在生产环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A、B、C”量化分级,但尚未公开;食药监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量化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实施挂牌公示,“良好”(A)以笑脸表示,“一般”(B)以平脸表示,“较差”(C)以哭脸表示。
今年,年本市将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量化分级制度,在已有的基础上,研究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纳入量化分级标准,扩大覆盖面,加大社会公开力度,并探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加大对失信企业的监管和惩戒力度。
上“黑名单”企业实行最严准入、最严处罚
在市民关心的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则透露,2012年本市质量技监部门共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6万批次,发现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样品66批次,占所抽样品总数的0.4%,未发现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样品。
此外,发现标签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名称标识不规范的样品占所抽样品总数的0.3%,主要为未按标准要求标示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配料表中未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等。
针对食品标签不规范现象,2012年该局组织开展了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标识专项整治工作。经过近1年的专项整治,本市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下阶段,本市将继续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培训和警示教育,逐步建立信息化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立完善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特别注意的是,将故意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生产企业列入黑名单,配合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并向社会公布。及时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曝光典型案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企业。
对于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或个人将实行最严的准入和最严的处罚,凡是违法犯罪一律按照上限进行处罚,有的企业甚至会被禁止进入上海市场,相关责任人也将依法被“禁业”。同时,还将通过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与行业准入、融资信贷、税收、用地审批等挂钩,充分发挥其他领域对食品安全失信行为的制约作用,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在金融、土地、年检、抽检、报关等40多个领域开展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寸步难行”的信用环境。而第一批“黑名单”即将于此次食品安全周正式公布。
2011年起,本市已连续两年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落实,但是在对考评结果的通报上确实尚未完善,今年,还将进一步修改考核内容和考评方法,并建立结果通报制度。
不符规定者不予发放、延续餐饮服务许可
除了针对运营企业的约束外,相关食品从业人员今后也将被套上“紧箍咒”。市食安委透露,申领或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其单位负责人(法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培训合格证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予发放或不予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
目前,本市累计已有11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了规范化培训及网络在线考核,其中9万人已通过考核,在提升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市食安办已把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的集中培训,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集中专业培训作为总体工作目标之一纳入 《2013年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同时,主要采取传统课堂培训模式与实地考察学习、网上培训和网上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
全市共依法登记近6000个早餐摊贩
至于市民关心的食品摊贩管理方面,去年本市颁布了《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采取疏堵结合区域规划、街镇登记、部门监管的规范化管理,在杨浦区、嘉定区、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虹口区等区县政府的努力下,结合实际开展试点,目前全市共依法登记的早餐摊贩5719个,初步建立了食品摊贩有效管理的模式。全年完成1005个早餐网点和8家配套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
今年,本市将修订完善摊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食品摊贩的疏导和规范,结合“早餐工程”的推进工作,继续开展食品摊贩整顿治理。
同时,在原有基础上,今年内再建设2个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县、20条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500-1000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全面实施社会公示制度,使社会监督机制得到完善。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