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届反贪硕士班毕业
南都讯 记者杜强 实习生石慧 发自北京 2013年毕业季,被称为国内首个“反贪硕士班”的中国人民大学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研究生班毕业,该班24名学生,有13人进入检察机关,2人进入政府机关。不过,他们和一般毕业生一样,也要经过公务员考试或司法考试,只是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对于此前舆论“能不能反腐败”的质疑,导师组副组长何家弘教授表示,反贪硕士班的开办并非专为反腐,而是人大教学改革的需要。
南都记者了解到,反贪硕士班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务性,不仅要学习侦查、测谎等技能,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员作为导师,采取工作坊式教学,向学生讲解反贪局势并传授实际工作情况,这些关键课程对外严格保密,禁止旁听。
导师希望更多人进检察机关
据何家弘教授介绍,在今年毕业的24人中,有13人进入检察机关。另外的11人中,有5人进入金融机构,2人进入政府机关,其余分别进入高校、律所、国企。这批学生去检察机关工作,需参加相应的选拔考试或司法考试,但在同等条件下,可被优先录取。
2010年开班时,最高检与人大的协议是毕业生都可以进入检察机关,但后来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公务员考试更加严格,不能由检察机关自行决定,故改为可优先录取。“检察机关也很愿意接收这些学生,因为这是我国首次开办这个专业方向,学生相对专业。”何家弘表示。
虽然首届毕业生中,过半数进入检察机关,但何家弘表示,还是希望更多的同学能进入检察机关。“学生自主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很好,没进入检察机关的学生,工作也都与法务相关,但毕竟和检察院远点。”
该班学生熊浩毕业后进入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工作,他读书期间曾在检察机关实习,他发现,检察机关的工作跟自己最开始的想法也不太一致,“侦查部门的工作挺辛苦。办案方式跟我之前预想的不太一样,说不上多么高科技。”
“约法三章”与禁止旁听
作为反贪硕士班学生,周蔓仪的实务导师是最高检反贪总局某官员。反贪硕士班里,每名学生除拥有一位教授作为理论导师外,还有一位实务导师,最高检选派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副局长徐进辉等8位反贪骨干出任兼职教授,陈连福为该方向研究生班的导师组组长。此外,最高检渎职侵权检察厅厅长李文生、北京检察院副检察长高保京、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杨迎泽都是该班导师。
在开班仪式上,何家弘曾与学生们约法三章:一不许给老师送礼;二不许请老师吃饭,如果外出吃饭,由老师结账;三是要求学生做校园内行为规范的楷模。开班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新生现场抽签选择导师。
周蔓仪告诉南都记者,约法三章大家都能做到,出去吃饭都是导师请客。他们与校外导师交流的渠道主要是上课和不定期参观检察机关,“校外导师的指导比较偏实务,如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课,类似工作坊式的教学,授课形式多为18人的小班研讨,而且严格禁止旁听,课堂内容严格保密。”
何家弘说,虽然工作很忙,但导师的课程安排由反贪办公室统一协调,“来了基本一讲就是半天。他们准备也很充分,即使自己来不了,也会指定其他专家代讲。我觉得很成功。”
在课程设置方面,人大法学院为反贪硕士班引进了测谎、心理测试仪等新技术。2013年上半年建成的模拟审讯室,具有全程录音等多种功能,还配置了单向玻璃。今年第二届学生期末考试时,还组织了实战考核,把学生分成了6个组,2个人相互配合负责侦查,模拟审讯。
此外,学生有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前往检察反贪腐机构学习实务。熊浩在检察机关谈起实习经历称,“严格按照程序,非常规范,并没有刑讯逼供这类现象,办案方式也比较传统,未来可以更好地利用高科技。”
“不会也无需开设反贪博士班”
2010年硕士班开课指出,面对的是一片质疑声。中央党校退休教授王贵秀曾公开批评其为形式反腐,对反腐败并无帮助。
相比外界的高关注度,反贪硕士班师生的自我感觉相对平淡。何家弘回应外界质疑时称,“这个班并非就是为了反腐而诞生的,它的成立对反腐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推动力,其实就是一次教学改革和实验而已,外界有些误解。事实上,每年培养二三十个学生,能对反腐起到多大的作用?第二届我们招了18人,以后基本也就是招收这个数目。”
何家弘表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5到10年开办这个专业的成效才能显现。那时,一部分学生已经成长为职务犯罪侦查、反贪的骨干。学生就业后也有磨合期,单位也需要摸索怎样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华,因为他们的课程更专业,可能更适合从事这一领域。
“其实周围同学只是觉得我们专业有特色,并不会过于关注,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专业。”周蔓仪说,她同多数同学一样,将来也将考公务员作为优先选择,虽然最终的去向多元化。一位今年考入检察机关的反贪硕士班毕业生告诉南都记者,他就业的过程跟别人一样,也要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对于有媒体报道称该专业将推进到博士层次,何家弘表示,目前、以后都不会培养这一专业的博士。“因为这个专业适合实务,而法学博士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实务人才不需要发展博士学位。”
(原标题:首届反贪硕士班毕业 过半进入检察机关)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