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年内或增建11条高速公路 实现县县通高速
省委省政府掀起粤东西北交通大会战
出省高速公路增至20条 建成高铁两小时生活圈
南都讯 振兴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硬件”。记者从省委省政府获悉,为突破交通落后这一最大的硬制约,未来省委省政府将以粤东西北地区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出省高速公路将从目前的9条增至20条,建成高铁两小时生活圈。
粤东西北除河源外将通高铁
大力发展高快速铁路,是未来粤东西北的发展重点之一。按照相关规划,在京广高铁开通,打通广东南北快速通道后,未来几年,广东将建设厦深、南广、贵广、深茂、韶赣、梅汕等多条高快速铁路,搭建起全省高铁的“骨架”,并与珠三角城轨体系连接,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全省两小时工作生活圈。
按照既定计划,到今年底,广东将确保厦深高铁建成通车,从而打通粤东接通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通道;到2014年,要争取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建成通车;同时,还将加快深茂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这些铁路建成后,粤东西北除河源市以外都将通上高铁,区位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确保“县县通高速”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确保县县通高速,也是粤东西北未来的交通会战要点。记者获悉,截至2012年底,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524公里;计划到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8140公里,届时全省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4 .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按照相关规划,未来广东将重点推动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粤东西北各地市之间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形成全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并将加快出省通道建设,使之由目前的9条增加至20条。
记者了解到,未来广东将用3至5年时间,重点解决好土地供应、征地拆迁、资金筹措和工程进度等难题,并最终建成覆盖全省的快速交通运输体系,突破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支撑和带动粤东西北加快发展。
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
《决定》亮点:加快以交通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推动我省与周边省份及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对接,2017年前基本建成规划的跨省界高速公路,实现公路网络外通内连。提高公路等级,实现各市中心城区3 0分钟内连通高速公路。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珠三角连接粤东西北的轨道交通网。
[专家解读]
扩大基建“抓住了牛鼻子”
省政府参事、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认为,加大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广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至关重要,“抓住了牛鼻子”。
陈鸿宇说,由于广东的自然地貌特征,省内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距离港澳和珠三角地区较远,难以接受经济核心区的辐射带动,因此《决定》首先提出将主打粤东西北的基础设施,“一旦交通条件得以突破,粤东西北落后的地理区位也将得到改善,整个营商、创业和宜居条件都将进一步优化。”
陈鸿宇说,增加投资以加大粤东西北的基建设施建设,一定要倍加重视投资的质量;例外,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改善当地民生相对接,“不能搞形式主义,为拉动投资增速而上基础设施,而是要兼顾改善当地的民生、创业及宜居环境;这样才能使得投资的增量转化成为现实的消费能力,真正扩大内需、改善民生。”
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由省出资70%
《决定》亮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粤东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采取以省级投入为主、省市合建模式。对省政府确定2013―2017年计划建设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项目,资本金原则按省(部)、市7:3的比例出资。
[专家解读]
“让市场说话 而不是政府拍板”
缺钱,是粤东西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对此陈鸿宇认为,资金缺口必须借助市场机制和手段,一方面是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从而缓解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必须让利于民间资本,不能将有利可图的公路、港口、优质学校医院品牌等资源都紧抓在自己手里,无利可图的项目才让给民企。”
解决资金缺口还应该借助金融杠杆,实现公司化运作,让市场来说话,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决定,在陈鸿宇看来,这也是激活民间资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因素。“有限的资金往哪里投、投多少、何时投?是否有盈利?都必须由市场来决定才行。”
让珠三角的政府和民企都感觉到有利可图,心甘情愿地前往粤东西北投资,也至关重要。陈鸿宇表示,珠三角支持粤东西北不能单靠以前的“输血”式支援,而是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再造,让珠三角的政府和投资者都能在帮扶粤东西北中共享发展成果,让珠三角的民企感到粤东西北已经成为新的“投资洼地”,这样才能缓解省政府和粤东西北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