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计划投资42亿元打通58处“堵点”
按照本市规划道路路网,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完美比例”是1:1.7:2.4:4.2。然而,配建比例最高的支路目前建设速度却最慢。 9月4日,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长刘长革做客首都之窗时透露,本市将采取一系列“小而快”的“微手术”,打通微循环,通畅支路,提高全路网运行速度。
目前,本市梳理了58项可实施“微手术”的道路,其中包括朝阳区百子湾南路、西直门南小街等。计划投资42亿元,预计2013年年底,这些堵点将全部疏通。
支路规划实现率不足25%
截止到2011年年底,本市城市道路总里程达6258公里。其中城市支路有4500公里,占城市道路总里程的71.9%。
这些支路都在哪?刘长革说,市民出行时使用最多的道路,就是城市支路。“我们社区门口,比较窄的路就是支路,一般宽度在6米左右”。
然而,市民使用最多的路建设速度却很慢。目前城市支路的发展与主干路和快速路相比相对滞后。刘长革透露,本市快速路和主干路路网的规划实现率分别达到80%和40%以上。而城市次干路和支路规划实现率不足25%。
“微循环”疏堵接驳轨道新线
目前,本市启动了一系列微循环改造工程。市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海介绍,2012年列入计划的有11个项目,主要在学校、商务区、居住区周边。
与新轨道线路的接驳改造,是2012年“微循环”疏通重点。例如在即将开通的地铁10号线纪家庙站附近,路政部门将重新规划“一撇一捺”:丹路东段和万柳桥相接的交点处,目前路宽7米,2012年内将拓宽,疏通三环新城居民出行路;万柳桥向南和纪家庙站相接的窄路也将增宽到9米,保证与轨道交通接驳的公交车,顺利进出站,避免妨碍其他社会车辆。
“实现这种‘微循环’,不仅缓解了万柳桥附近的交通,也减少了对三环路的压力。”高海说。从2003年起,本市已经完成了1429项类似的疏堵工程,其中包括改造机动车道路设施,打通“微循环”道路,清理障碍物,调整道路出入口和转弯等。最近两年,本市还新增了100处掉头阀。
主干道100%设非机动车道
实施道路改造,并非一味加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合理设置也在“微循环”项目之列。根据路政部门的统计,目前本市90%以上的主干道有非机动车道。然而,次干路和支路上,自行车车道比例不高,大部分都被小汽车“侵占”。
汽车与自行车争路,在中心城区内尤为突出。交通部门为此采取了分时段改变道路使用权的方式。刘长革举例,一些道路每天20时至次日6时可以停车,而白天则严禁停车,还路权给非机动车。“我们还得在拓宽道路资源上挖潜,根据道路周边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等具体情况,分时段,尽可能的开辟非机动车道。”
今后,主干道将100%有非机动车道。刘长革介绍,隔离方式目前没有强制标准,硬隔离虽然安全防护性高,30厘米宽的底座会占道,有些狭窄路段,仍然会采用施划白线的方式隔离。
胡同不会集体开放
一些熟悉路况的司机,穿胡同是“避堵”妙招。高海认为,从“微循环”的角度讲,这种方式可以采纳。然而,本市的胡同也有道路宽窄不一等“缺陷”。因此,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最好不要贸然尝试。
有些网友提出每隔一条胡同就施划一条单行线的疏堵办法。高海表示,目前,本市已经有46条胡同实行单行。但全面“开放”也有不妥。路政局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综合工程科副科长叶凯丰说:“施划单行线的条件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路网密度,同时路网要有一定连贯性,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效循环系统,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交通部门透露,目前,本市已经汇总了260项左右的疏堵工程项目,完成了80项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2年和2013年这些项目将陆续实施。
相关链接
加宽8米 每小时多走400辆车
百子湾地区2012年刚完成一台“微手术”。从市路政局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错着百子湾南路、化工厂东路、九龙花园北路的西半部和九龙花园东路的南半部。原本,这几条道路都以“苗条”闻名,比如百子湾路仅有6米宽,周围市民经常被堵。
“微手术”第一步是打通断头路,第二步是拓宽平行路段。路政部门将九龙花园东路和北路从7米拓宽到15米。该区域路网通行能力每小时至少增加400辆车。
“‘微循环’除了改善既有路况,还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多个选择。”刘长革解释说,“随着这个区域‘微循环’实施完毕,一旦遇到广渠路拥堵,车主也可以选择绕行九龙花园北路、百子湾南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