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互联网+服务”新实践
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更加便民
作者:董超峰 发布于:2016-11-09 09:35:31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近年来,包头市以“互联网+服务”理念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的互联网化水平快速推进。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百姓足不出户办审批
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打造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网上办事大厅,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实现市县乡社区四级联网,打通与交通等行业部门数据壁垒,把公民身份证号、企业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作为网上办事大厅受理、审批、发证、查询的主要标识,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线上线下联动。市级保留的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预约、预审,30%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反馈,换证类事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网上办理、快递送达,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办理审批手续。市民王定豹上午从网上申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换证,下午同城速递就把新证送到了他手中。
推出查验类事项“网上申报、现场查验、上门发证”模式。审批部门受理网上申报事项后,现场踏勘查验人员携带新证上门查验,符合要求的现场发证,将麻烦留给自己、方便留给群众。包头鹿城消化病医院、包头昆都仑亿民医院仅一天就拿到了市卫计委现场踏勘查验人员颁发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比过去节省2天时间。
包头市不断探索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年底前,能够全流程网上办理的审批事项将从30%提高到60%,通过跨部门电子证照库建设,未来50%的申请材料将不再需要申办人提供,由审批部门通过电子证照库核验,通过智慧政务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未来通过设在大型社区、火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地区的自助办理一体机,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将覆盖并方便近百万群众就近办事。
二、“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交易监管全透明
建立包头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汇集联接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四个电子交易和监管系统,实现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交易信息、收费标准、监督渠道、交易制度“六公开”,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督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服务。
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监督。覆盖所有交易环节和主体,确保了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零接触”和投标人信息“零泄漏”,杜绝人为干扰。政府采购推行“网上竞价/电子商城+阳光验收”的“2+1”阳光采购模式,资金节约率达15.1%,远高于10.1%的平均节约率,采购时间由20天缩短到3天以内,提高了采购效率,节约了采购成本。
完善基础数据库。整合建成由1032名专家组成的建设工程综合评标专家库和796名专家组成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系统自动通知、电子身份验证、变声答辩、数字见证等举措,确保专家独立评标。建立涵盖1665家企业的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库和12759家供应商的政府采购企业信息库,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提升交易竞争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实施电子监督,保证独立评标。交易全过程音视频监控、电子留痕,全面防控交易风险。推行电子评标暗标评审,投标单位按标准化模板编制投标文件,隐藏投标人信息,使评标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建立企业诚信年度评价制度,评价结果纳入包头市信用平台,部门共享,提升了监督维度。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