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说了算”
作者:张珍 成琢玉 发布于:2016-09-27 10:48:03 来源:红网(长沙)
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登录湘西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ggzyjy.xxz.gov.cn/index.html),招投标信息、成交公示等信息一目了然。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也是腐败易发多发的“深水区”。湘西自治州通过打造规范统一的共享共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简称“平台”),推动资源交易“阳光”化运行。
自今年1月正式启动运行,截至7月底,平台累计完成交易668宗,成交额206.8亿元,增收节支4.5亿元。
“管办分离”,扎紧公共资源交易 “笼子”
“分散承办、多头监管、管办不分是导致公共资源家底不清,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湘西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邝邹飞说,建好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才能全面盘点公共资源家底,堵死资源损耗漏洞,实现“一个笼子”储存。
抓住“管办分离”和“应进必进”两大关键环节,一方面,湘西自治州将原来分散设立在州县职能部门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项目交易活动从行业主管单位剥离出来,全部纳入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做到彻底的“管办分离”。另一方面,明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目录实现集中统一进场交易。
过渡期间,曾有部分单位企图规避项目入场。州纪委监察局、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督办调研,促成突击挂网的39宗41亿元项目及时纠正入场交易。
平台整合不是简单的“新瓶装老酒,简单搬个家”,而是打破部门交易的封闭运行,打断权力和利益的隐形链接,实现体制机制和资源手段等全方位“化学融合”。这既改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集交易决策、交易执行、交易监督大权于一身的状况,又明确了行业部门和交易机构互相监督的制约关系,从源头上抑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破部门“暗”规矩,立市场“明”规则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源于形形色色的“暗”规矩隐藏在“明”规则之下。建立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必须要有公开开放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规则。
为此,湘西自治州从体制、流程、监管等三个层面着力,首先制定《湘西自治州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理清了相关主体的职能职责,明确了交易范围及目录、交易程序、评审专家管理监督方式、责任追究等内容,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提供了完备的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
同时,规范交易流程,围绕业务受理、信息公开、专家现场管理、开评标见证服务等,制定了40余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数字化交易服务管理平台取消了现场报名环节,确保在开标之前所有投标人的信息不泄露;系统自动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并自动短信通知,保证了专家评审的中立客观;咨询答疑改为电子询标系统网上交流,克服了人为因素干扰。
另外,完善管控机制。在防错纠错机制方面,组建公共资源交易咨询专家库,聘请咨询专家对入场交易项目招标文件的技术参数进行复核,防止出现指向性条款,防止“量身定做”。该机制运行五个多月来,累计发现并纠正资料不全、涉嫌“量身定做”项目逾60宗。
开放竞争和公正高效的信息交易,不断提升了平台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州共有投资总额近2个亿的多宗民营项目主动申请入场交易,其中保靖县翰林御江帝景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成交额达7682万元。
技术“突破”,让交易成本“降下来”
过去湘西全州各个部门有40多个交易平台,人员多达230多人,所有交易平台每年需投入约1840万元。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鲍忠银给我们算了一笔成本账,通过归并整合,现在交易中心人员有27人,每年政府投入只需287万元。更重要的是,由于实现了“数据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路”,项目时间成本大为缩减。
以电子化信息系统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从“有形”走向“无形”,平台承载量倍数扩充,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力;全过程电子化操作,让相关主体之间信息更加对称,切断了围标串标的“利益链”,限制了政府与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杜绝了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
平台目前已涵盖电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网、评审专家抽取系统、保证金收退系统等八大子系统。目前,交易中心弱电智能化系统升级、政府采购电子商城软件开发、医疗器械采购综合管理平台开发等工作正有序进行,年内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采购全线上交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整合暨推进平台系统贯通工作会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