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也无奈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4-08-17 14:35:00 来源:不详
●希 文
近日,北京一家中介机构接受某大学的委托,采购一批文化配套设备。中标结果出来后,一些投标商反映:为什么中标的几乎全是北京的企业?一位投标商说:“我问过其中的一位专家,专家说这是采购人的意思。”
这是否表示专家和采购人之间有某种协议?或是表示这个评标结果有问题?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评标专家常连仲认为,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表示什么。因为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考虑到厂家的技术条件、业绩、售后服务、地域局限等。现在评标过程越来越重视厂家的后期服务。在此项目中,专家可能考虑到北京企业的后期服务对采购人来说更便利。另外,很多专家可能对外地企业的信誉、业绩、售后服务不是很清楚。相反的,北京哪些企业在行业内口碑比较好,专家是比较清楚的。但是也不能说外地企业就不能中标,如果在北京业内的口碑很好,中标的可能性也很大。
专家的这些综合考虑并不一定涉及到地方保护,也不一定是采购人的授意,其实专家也有专家的无奈。如果采购人在使用采购物品时出现问题,采购人就会埋怨专家组评标不认真,甚至质疑专家的水平,而中介机构也可能把责任推在专家组身上。如果很严重的话,专家的名誉会大大受损。
专家的另一种无奈是被当做幌子。有一些采购项目为了表示遵循招标方式,就请了专家组来评标,但是像一些计算机项目,只是根据标书来评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东西在标书上是表达不清楚的。最科学的方法是还要进行试验、测试,首先请试验类专家组来检查产品是否达到了业主的要求,要求中标的供应商必须严格按照这种标准来提供产品,因为如果仅仅根据型号来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某些供应商会偷换里面的配置。但现在类似需要测试的项目,专家认为不少是在走形式。
“在具体操作中,影响评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当然会有某些不遵守规定和职业道德的专家存在,但是大部分专家还是很公正的,因为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名誉和利益相比,大部分专家会选择名誉。”常连仲这样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