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要求严格真的好吗
作者:王巍 发布于:2007-09-25 10:51: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不久前的一天,某市政府宾馆突然入住了大量IT设备生产厂商。原来,两天后,该市的市、县联动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议供货开标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在这两天里,厂商们为投标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其中之一就是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密封。
早在采购的调研阶段,接受委托的该市政府采购中心了解到有意向参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议供货的厂商将达到50家以上。为了节省开标时间,方便主持人唱标,采购中心在招标文件中要求供应商把开标一览表和投标文件分开密封。“不仅如此,每包1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还要一并放入装有开标一览表的密封袋,不能分别放在每包投标文件里。”一供应商有些无奈地说:“我们在密封时,还真得仔细、认真才行。”
转眼就到了开标的时间。主持人宣布开标纪律之后,邀请两名投标人代表和现场监管人员一同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这时,意外发生了——有两家供应商只有投标文件的密封袋,却不见开标一览表的密封袋。经过现场询问才知道,这两家供应商并非忘记提交开标一览表,而是没有仔细阅读招标文件的投标人须知,把开标一览表、投标保证金和投标文件密封在了一起。
于是,有投标人代表当场便对这两家供应商的投标有效性提出了异议。为保证招标的公平性,在与现场监督人员商讨之后,采购中心宣布这两家供应商的投标为无效投标。这两家供应商均感到十分委屈:“为了这次投标,我们披星戴月,全力以赴,没想到最后却因密封的问题把参与评标的资格给丢了。”
此案例有两个问题引人关注:一、投标文件密封要求严格,究竟是为了什么?二、投标文件的密封要求是不是越严格越有利于采购?
严格为保护供应商
众所周知,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有多处对招标文件的密封提出严格了要求。例如,第三十一条规定:“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投标地点……”;第四十条说:“开标时,应当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
“密封最主要的作用是保证投标的公平,让所有投标人在开标前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一旦供应商对当次投标的承诺泄密,极有可能被他人利用,功亏一篑。”中招国际招标公司副总经理胡杰说,“同时,这也是对投标供应商的一种长久保护。因为在投标文件中,可能含有供应商的多个商业秘密,而投标人之间又是商场对手,一旦商业秘密外泄,损失将是巨大的。”
长春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认为,现在供应商比较注重投标文件的密封,而且一旦发现有其它供应商密封得不合要求,就会提出异议,担心是否有采购人私自拆除中意供应商投标文件并加以授意。
要求不宜繁琐
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不忍心看到有供应商因密封不合格被判无效投标。胡杰说:“有些项目制作投标文件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工本费昂贵,供应商要为此付出很多。一旦因密封问题连评标的门槛都迈不过去,真是非常可惜。”
的确,有些评标项目由于标的额巨大,分包较多,投标文件的密封要求繁琐,供应商稍有差错就可能错失良机。记者就曾见过代理机构要求投标人使用U盘提交开标一览表的一次开标,个别供应商虽然按要求提交了U盘,却没对U盘进行密封,因此被判无效投标,可谓“损失惨重”。
胡杰认为,对招标文件的密封要求严格,符合法律的初衷,却不合情理。“密封的尺度应该在能够保证招标文件内容不外泄即可,做过多要求,只会让投标变得不那么‘人性化’。保护供应商的初衷是对的,但是不要过度拘泥于形式而给供应商带来麻烦。”
“对。采购代理机构不要在招标文件中对密封做太多的要求,尽量让合格供应商都参与评标,这对采购活动的充分竞争也是一种促进。”长春市政府采购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均为第一缘何不能都中标
下一篇:第一中标侯选人造假该咋办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