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招标文件条款设置注意“度”

作者:王巍 发布于:2008-03-11 14:18: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日,某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了一次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议供货招投标。由于此次协议供货品种大幅增加,招标内容比较繁重,采购中心将整个协议供货项目分成了8个包。

  北京时间9点整,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议供货项目正式开标。主持人宣读开标纪律后,分别邀请了一名投标供应商、一名参加现场监管的监察人员在另一名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同下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在检查过程中,一个意外发生了。当监察人员随手拿起一个投标文件时,一个U盘从密封并不十分牢固的文件袋中掉出。原来,为了方便评标,采购中心要求所有投标人都提交存储于U盘中的电子版开标一览表。检查招标文件密封情况的三人都没遇到过U盘滑落的情况,他们面面相觑后,监察人员首先提出由于U盘装载文件的性质并未使其中内容有丝毫外泄,U盘滑落应该对招投标无任何影响。其他二人表示同意。

  密封情况检查完毕之后,主持人开始唱标。另一方面,如果投标人对于唱标内容无异议,须当场交纳投标保证金,每包10万元。由于此次协议供货招标分包数较多,大多数供应商也均投了多包,所以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须按照投标包数合计在一张票据上一次性交纳投标保证金。可是,供应商A疏忽了这一点,投了4个包,分别提供了4张支票。由于当时现场十分忙碌,没有太多时间处理突发事件,在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简单商量之后,决定收下这4张支票。
  
  招标结束后,有未中标供应商立即提出质疑,认为在投标文件密封和保证金收取这两个问题上,采购中心没有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操作。此案例有两点值得关注:U盘滑落算不算违反投标文件密封条款?投标保证金未按规定提交是否构成无效投标?

U盘滑落应当众宣告

  由于电子工具对招投标活动的介入,使得一些细节一时间找不到法律的规范。用U盘存储的文件不同于纸质文件,不借用电脑这个媒介,外人是无法了解其中内容的。但是,法律制定之初并未考虑这一点,而是一律规定“按要求密封”。那么,在用U盘装载文件的情况下,密封的要求又是什么呢?

  某业内专家认为,鉴于U盘的特性,即使不将其装入文件袋中也算密封,招标文件应该技巧性地明确这一点。但是也有供应商反对:“U盘露出‘真面貌’,相当于评标的时候有了记号。一旦有人有某种不公平的想法,裸露的U盘不是就被人利用了吗?”

  在这一点上,国家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显然更有经验,因为他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认为,仅仅因为U盘滑落就宣布投标无效不合情理,也给供应商带来无谓损失。“虽然供应商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但现在评标的监控如此严格,应该不会出现‘被人利用’的大问题。”一位工作人员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请参加密封检查的供应商代表当众宣告情况,征求所有供应商的建议。如果大家都认为没问题,我们就把U盘装好,重新密封。”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情况下供应商都会同意继续开标。

保证金要求不宜多

  关于投标保证金提交的问题,某业内专家认为采购中心的做法完全是“作茧自缚”。他说:“好多采购代理机构都认为招标文件要求越严格,开标过程就会越顺利,愈发节省时间。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就比如投标保证金提交,一定要求用一张票据,问题随后就发生了。”他认为,由于投标人众多,开标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需要应急处理,如果招标文件规定过死,留给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空间就很小,稍微一个“灵活的动作”就会引起其他供应商不满。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要求招标文件封皮、封底颜色统一,要求将不同采购文件分别密封,要求密封材料是胶带而非胶水等等。依据该业内专家的想法,这些无关于采购项目本身的要求会给开标带来更多的麻烦。

  “采购代理机构在制作招标文件时,要求过松、过严都不好,一定要把握住其中的‘度’。特别注意不要轻易把无关于采购项目本身的条款划入实质性要求行列。”该专家说。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