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供货招标 定折扣率优于定价格
■ “协议供货究竟该怎样发展”专题(三)
“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在市场上5000多元就可以买到,可我们还不得不花7200元的价格来买,因为协议供货时定的就是这个价。”某省教育部门的一位采购人代表不满地对《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说。
协议供货让一些采购人代表郁闷的原因还有:协议供货的产品升级换代后,旧的型号不再生产,采购人一旦需要更换或添置同类已购产品,在协议范围却难觅其踪。湖南省某招标公司老总认为,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在招标环节加以避免。
招标时不宜确定具体价格
陕西省省级单位政府采购中心主任李健表示:“协议供货价格高的确是个问题,甚至有厂家也说协议供货的价格高。根据我们招标文件的要求,在协议供货的供货环节,采购人需要货比三家再确定最终的供货商,但在具体采购中,采购人是做不到的。”不少地方都出现过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的情况。对此,不少采购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都表示,要在招标时确定协议供货的价格实在太难了。
天津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何红锋也表示,尽管很多地方缩短了供货周期,但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协议供货价格高的问题,原因在于有些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比如IT产品,三个月内的变化可能就非常大。因此,想在招标时确定协议供货的具体价格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在政府采购的招标环节,价格问题究竟该如何确定?
根据《成都市市级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的规定,协议供货招标时在价格问题上,只是确定了最高限价,而不是最终采购价,最终采购价是在具体实施采购时,通过二次竞价确定的;根据《呼和浩特市本级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办法(试行)》第三条的规定,协议供货的招标也没有确定最终采购价,确定的是优惠率(最高限价);根据《淮安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协议供货项目在公开招标时,一般只确定具体品牌规格型号商品的最高销售限价或最低折扣(有些服务项目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招标环节都不再确定最终采购价。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在评标环节,采购标的的绝对价格不宜作为报价部分的评标标准,对于供应商的报价,只应以优惠率、折扣率或让利率等相对数字的高低来作为评标标准。因为目前协议供货期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在此期间,市场往往都会有波动,价格也可能会有涨有落,难以预测。因此,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在评标标准中规定,供应商报价的标准为相对价,协议供货的参考价格为本地市场平均价×供应商的折扣率,供应商一旦中标并成为协议供货商,其所报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不得变动。
明确产品升级换代的处理措施
深圳市一位采购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表示,有的产品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升级频繁,所以无论把周期缩多短,对很多产品来说周期仍然较长,不但价格有变化,技术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协议供货中,一开始确定的产品标准到周期快结束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落伍”了。北京的一位从业人员则表示,具体采购时采购到“落伍”的东西还是其次,关键是有的东西由于升级换代快,新产品推出后,供应商就不再生产中标时所投型号产品,使得采购人根本没法采购到所需的东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业界人士建议,招标环节可以以协议供货产品的供货期限作为基本条件,供应商对投标时所投的产品应当保证在协议供货期内都能提供,以最大限度地方便采购单位。
不过,政府采购业界专家却表示,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招标时没必要规定得那么死,采购代理机构可以考虑在招标文件中作“考虑到设备的技术更新和功能改进,特别是相关软件的升级,中标供应商应在协议供货期内、同等条件下提供具备中标产品所有性能的同类产品,以满足采购人的使用需求”或“中标货物出现更新换代、停产的,在不降低原中标货物质量或配置(规格)的前提下,经采购代理机构核准,可以提供原中标货物的替代货物,但其协议供货的优惠内容和幅度不得少于和低于中标供应商投标时承诺的优惠内容和幅度”等规定来避免断货现象。
采用比例淘汰法利于竞争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方在组织协议供货招标时,参与投标的供应商多数都能入围,有的招标采购单位组织的招标,供应商的入围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对此,有组织者还表示:“协议供货招标一年就一次,如果某供应商不能入围,那就意味着该供应商整年在我们这里的政府采购市场都会颗粒无收,这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顾岳良认为,如果绝大多数参与投标的供应商都能入围协议供货,那就意味着采购人又有了很大的选择范围,这实际上是将集中采购又变成了分散采购。据了解,《珠海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提供货物与服务的中标供应商应当不少于三家,具体确定中标人时可采用比例淘汰法,淘汰比例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业界专家认为,协议供货商不能确定得太多,但也不能太少,最好根据采购量的实际需求来定,建议根据采购需求确定三家以上的供货商,这样有利于在协议供货商之间形成竞争,促使供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供货效率。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篇:电子化破解区域联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