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创新机制促规范 供货商之间也可相互监督

作者:零度 发布于:2009-04-02 10:02: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日前,笔者在某市走访时了解到,当地为抓好协议供货采购监管,建立了协议商品价格变化的报告制度,鼓励协议供货商之间对彼此的违规情况进行报告,并对协议供货商的产品和服务实行不定期抽查或走访,对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实行“违规即亮红灯”的办法,终止其协议供货资格。该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要通过对价格的严格管理、监控,从机制设置的源头上杜绝供应商隐瞒价格变更的问题,还协议供货采购本来面目。
  
  通过机制创新来实现既定目标,这让人联想到“和尚分粥”的故事:改一个人分粥为七个人轮流分粥,为了确保自己领到的那碗粥不比别人的少太多,每个人都会尽量公平地分配。同样是那七个和尚,同样是那一桶粥,为何结果不同?因为分粥机制不同了。
  
  可以说,“和尚分粥”的制度设置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础上,出发点虽然不太善良,但保证了结果的公平。同样,价格变化报告制度或者说价格发现制度,是以供应商可能隐瞒价格变更为着眼点制定的,将每一个协议供货商都置于其他供应商的监督之下,虽然“违规即亮红灯”的做法貌似有些残酷,但毫无疑问,机制设计、制度出台的初衷是好的,处罚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价格变化报告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使政府采购更加公开透明,进而确保采购结果的公平公正。
  
  有效的政府采购法律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虽然《政府采购法》在制度设定之初已经对政府采购规范运行设置了多种约束机制。但随着政府采购执行环境的变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在政府采购法律框架下,不断创新思维,建立适应政府采购实际工作的新机制。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