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采购“量身定做”难掩暗箱操作

作者:张玉胜 发布于:2015-12-01 16:14:5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两年,在全国上下高压反腐的大环境下,领导直接打招呼干预政府采购招投标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但采购者与投标者事先串通,一些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的评分标准和准入资格被人为“绑架”,甚至有好多项目的评分标准完全是为某个特定企业“量身定做”等等暗箱操作现象,仍亟须引起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所谓政府采购中的“量身定做”,就是招标方与投标方密谋联手,通过修订出有利于某个特定企业中标需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规格,让采购招投标在实际上具有排他性的语境下,顺理成章地实现“名花有主”的既定目标。这种看似名正言顺地按程序办事,实际上是标准被“绑架”、过程被操弄、招投标流于形式的腐败变种。“量身定做”背后仍难脱受利益交换驱使而暗箱操作的老套伎俩。
 
  按照政府采购的国际通则,参与招投标的生产商越多,竞争的激烈程度越高,腐败和暗箱操作的空间也就会越少,竞标的结果也势必会更公平,从而更有效地保证纳税人税款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而“量身定做”语境下的政府采购,有失公允的项目标准和准入资格,既侵害了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也容易让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活动相伴而生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采购结果不可避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政府采购人员往往并非某个方面的专家,需要调研走访市场、咨询业内专业人士,甚至是委托潜在的供应商制定相关技术指标,防止“量身定做”的采购怪象。首先要求采购者秉承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原则,摒弃以权谋私、借机牟利的私心杂念,坚持政府采购资质、标准的客观公正,分解采购权力,实行民主合议。
 
  其次要营造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招投标环境,通过制定相对大众化的合理资质吸引更多厂商参与竞标,尤其要鼓励和力促招投标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努力在竞争中确保质量上乘、价位合理。
 
  最后,要强化包括财政部门、代理机构和商品供应商等在内的监督合力,积极推进采购官制度,并实行终身追责制,努力提升公共采购的专业化水准,改变过度依赖与受制于供应商和生产厂家的被动状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