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采中心:业务培训实现四个创新
作者:张爱珍 李英 发布于:2014-03-03 16:52:0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组织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是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的三大工作内容之一。2013年,国采中心以提高采购人专业素质为目标,全年共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政府采购从业人员1700余人次,成效良好。在2013年的培训工作中,国采中心主要进行了四方面创新。
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针对性
采取分级分类方式,根据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将培训班分为司处级班、专题班和基础班三个层次,分别由负责政府集中采购的司处长、中层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参加,重点解决领导干部不了解、不重视、规避集中采购等问题,帮助采购人实现采购需求合法、合规、合理,以及快速入门、会操作,业务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
司处长班是2013年新增的培训班,邀请财政部和审计署的有关领导为50个部门主管政府采购的司处长讲解政府采购的政策规定和审计制度。培训期间,很多司处长表示,今后要坚决防止发生规避集中采购的问题。
创新报名方式 扩大覆盖面
基础班以往的做法是采取网上抢报的方式,报名的单位和人员都不可控,很多部门几次都报不上一个人,有的人却由于操作熟练成了培训班里的熟面孔,采购人对此意见比较突出。为此,2013年,国采中心认真分析了培训需求,会同信息处完善了网上报名系统,改进了报名方式。
一是改进网上报名系统,实行定额报名与补充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各部门培训名额。将报名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置一个名额,无需网上抢报;第二阶段,各预算单位对上阶段未使用名额进行抢报。二是细化人员筛选功能,将身份证号码作为必填项,同一年度同一个人如果参加过同类培训将不会再成功报名,达到了优先培训新人、控制重复报名的目的。三是通过与重点部门座谈,为有需求的部门增加了审核权限,使系统内培训名额分配更趋合理。
上述"组合拳"的实施,使培训呈现出"三多"特点:第一次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基层采购人员多、外地人员多。
创新培训内容 增强实效性
专题班坚持把好"讲什么"这个脉,注重贴近采购人需求,突出重点,围绕热点,力争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使专题培训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效果,促进业务能力提升。
采购一处邀请国家版权局、国管局资产管理司相关人员讲解软件正版化、软件资产管理等内容,提高采购操作人员综合政策水平;采购二处在讲解每个品目操作流程的同时,对节能环保等涉及政府采购的国家政策进行了重点讲解,积极引导绿色环保理念;采购三处用大量案例生动地讲解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和常见问题,授课内容实事求是,聚焦热点。
创新管理机制 增强规范性
严格考勤制度,增设考核环节,检查培训内容掌握情况和人员考勤,建立培训信息反馈制度,将培训出勤不足、考核成绩不合格等情况适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进一步提高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组织座谈交流和问卷调查,在多期政府采购业务培训班上征求意见建议440余条,及时汇总整理,逐步建立起互动机制。试行网上培训,将两期专题培训班的授课内容制作成视频课程,供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远程学习。
国采中心 今年力推分级分类培训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将以着力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管理,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为目标,重点从三方面做好培训工作。
一是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制定《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培训实施办法》,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即培训层次的统一、培训形式的统一和培训内容的统一。培训层次的统一是指明确分级分类方式,将培训班确定为司处级班、专题班和基础班三个层次;培训形式的统一是指知识讲授与结业考核相结合,细化培训规程;培训内容的统一是指梳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需要更新和充实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具有一贯性和实效性。
二是扩展服务功能。建立培训对象管理库,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进行登记入库管理,改变培训对象"老面孔"的现象,取消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态度不严肃人员的培训资格,实现对培训对象的长效管理。制作业务培训网上课程,在中央政府采购网开设网上培训,供政府采购工作人员远程学习。刻录培训视频光盘,为有需求的部门和单位提供音像资料,解决参加培训人员报名难、京外和偏远单位参加培训难的问题,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参与度。
三是探索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财政部多次提出建立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制度。按照财政部的工作思路,借鉴英国培训考察成果,参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做法,探索适合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考试模式,提高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