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操作-政府采购信息网

预算“看不懂”在情理之中

作者:旻阳 发布于:2010-04-23 14:06:0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日,35家中央单位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开了部门预算,有媒体撰文指出“‘看不懂’成为公众最普遍的反映”。这给为我国财政透明化进程迈出重要步伐而欣喜不已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有些人甚至还跟风评价--既然“看不懂”,公开或不公开的意义不大。

  其实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在谈及全国人大力推中央政府部门预算公开时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也可以坦率地告诉大家,今年即便公开了,也达不到大家要求的那么细。”

  去年10月,广州尝试在网上公开114个政府部门财务预算时,也只是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公布了一个预算框架,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卫生、教育等大科目没有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也未显示。这与今年35家中央单位公开的部门预算情况类似。许多人大代表尚且表示在理解预算方面存在障碍,普通民众“看不懂”更在情理之中。

  然而,这并不奇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几年前,我国的许多地方还把政府预算当作国家机密看待,如今,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账本“广而告之”,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诚然,与预算公开目前“点点滴滴”的进步相比,建设透明化政府的路途还很漫长,差距仍然明显,但有了正确的方向,实现公开只是早晚的事。

  暂时的“看不懂”不应成为否定进步的理由。公众期望能够在公开的预算中看到政府的“购置费支出”以及具体的项目支出,从3月份财政部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的答记者问中就能够看出,这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努力的方向。但这些内容能否公开不仅受制于政府愿不愿意公开,还有一个预算编制基础工作是否做到位的问题。目前,我国财政收支分类为2007年改革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对其加以调整,使之与国际接轨是一种必然。戴柏华表示,我国目前就正在积极推进财政收支分类改革,而将预算科目按支出经济分类设置是其中的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公众在预算中看到自己关心的内容是可以期待的,而且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观察近来推动预算公开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有理由为我国透明化政府建设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的公开,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让我们耐心地等待,全力给予支持和鼓励。公开的预算从粗放走向细致、从专业走向“通俗”,正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

 


 政府采购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政府采购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或“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