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标准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本月,《中央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配置标准》)正式印发并开始执行。一时间,这份编制资产配置计划、审核资产购置预算、实施政府采购、审批资产处置事项以及监督检查的依据,给中央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于是,有些抱怨的声音传来-- “采购预算和计划都已经编制好了,一个政策下来我们就得全部调整,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上个月给一位司长购买的笔记本电脑价值12000元,这个月给另一位司长采购的就不能超过11000元。工作不好做啊。”“为什么不从明年开始实施呢?这样我们在系统内也容易贯彻。”
改变总是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
回想11年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我国大地上兴起,个别率先进行试点的地区和单位起初不也是颇有微词。新的模式冲击了原有的采购习惯,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让暗箱操作无处遁逃,直接交易变成了专家评审……改变的不仅仅是手头的工作,还有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体制,甚至是每一个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改变思想之难可以想象。
回想起6年多前《政府采购法》开始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我国全面铺开,集中采购绝对地位的确立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盛赞,反而一时之间成为了社会的众矢之的。“集中采购就是集中腐败”,“政府采购质次、价高、效率低下”……购买一张办公桌也要等上一个月,行政部门领导的问责让政府采购制度承受了想象不到的压力。
回想起5年前及3年前节能产品与环境标志产品开始优先采购,价格高、品种少的抱怨声音又开始响起。“售后服务跟不上”、“国内企业竞争力不够,实施时机尚早”等各方面意见夹杂在一起,给制度的执行效果平添了几分担忧。
可是,这3个当时的新生事物都从质疑困境中坚强地走了出来,并无一例外地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让人欣喜的变化,给我国的财政支出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站在如今的位置回望过去,这些体制或制度都在最为恰当的时机预见性地开创了未来更为简单、科学的局面。
因此,有理由相信,《配置标准》也会从起初执行时因不习惯而产生的质疑中走出来。这不仅是当前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更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呼唤。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配置标准》的诞生:“有了它,今后的资产配置和政府采购工作才会省去很多麻烦,变得更为简单。”
上一篇:社会代理机构考核应规范化
下一篇:采购人的“暗示”不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