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提醒避免隐性作弊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少文件、资料、凭证等都是不允许插字、涂改或者是增删的,据了解,这种禁止性要求的目的之一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但在一些复杂的文件制作中,我们还不得不允许制作人插字、涂改或增删等,如投标文件的制作,不少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都是允许供应商插字、涂改及增删的。为了避免“插字、涂改及增删”的内容在采购过程中或是采购结束后发生争议,一些细心的从业人员往往会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任何行间插字、涂改和增删,必须由投标文件签字人用姓或首字母在旁边签字才有效。不过,没想到这一规定也会给代理机构带来困扰。
采购人代表出现异常反映
据南方某中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他们今年6月份组织的一次政府采购招标中就因此遇到过麻烦。“通过制作招标文件,我们也理解投标文件的制作肯定是个复杂的工作,所以我们允许供应商有修改,但没想到他们竟利用了我们的这一规定。”这位工作人员痛心地说,为了避免在采购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他们一般都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何行间插字、涂改和增删,必须由投标文件签字人用姓或首字母在旁边签字才有效”。没想到居然有供应商利用这一规定作起了弊。
据介绍,这次作弊是发生在一次医疗器械的招标中。根据招标文件,此次采购的评审实行“盲评”,评审专家不可能根据投标文件的编号得知具体的投标人。评审的过程中,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发现,评标委员会中采购人代表开始评标后似乎就没有进入状态,一直都在快速地一页一页地翻投标文件,直到第四份投标文件快翻完的时候,采购人代表突然停了下来。接下来,采购人代表开始了对这本投标文件的仔细评审。七八分钟后,采购人代表发言了:“我觉得编号为××的投标与招标文件的要求最贴近。”
中介公司负责人巧言提醒
对于采购人代表的发言,其他专家只是交换了下眼色,并没有跟着下结论。但敏感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却觉得这事一定有蹊跷。于是这位工作人员拿来这份投标文件,细心地从后往前翻。翻到倒数第十一页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供应商在一处插字的地方进行了明显的签姓。这位工作人员更加确定了采购人代表在和这家供应商作弊。但供应商插字签姓的做法并不违法招标文件的规定,也没有其他的证据能证明采购人代表在作弊。
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公司老总后,公司的老总亲自到评审现场对评标委员会进行了提醒:“请各位专家对每一份投标文件都进行严格细心的评审,半天时间不够,就评一天,一天的时间还不够,我们就评两天。总之,这次采购的质量关得把好了,拜托各位了。医疗器械的采购不仅关系到采购单位的利益,也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我们得对采购单位负责,在开标前×院长还给我打了电话,让我拜托大家帮他把好关……”听到这样的提醒,采购人代表脸色很不好看。最终,专家的评审结果也和采购人代表的看法出现了差异。而采购人代表则郁闷地离开了。
修改处签字确认或需后置
据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后来他们从相关供应商处进一步确认了“在这次采购中,采购人代表的确和供应商有勾结”。事后,中介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在这次采购中,医院的院长并没有和他沟通过。“我甚至就不认识他们的院长。我之所以会说这样的谎,是因为这样的谎言一般不会被揭穿,因为采购人代表既然心怀鬼胎,他是不便于去找院长核实的。即便无意中被院长知道了,我这样的谎言对院长也完全没有害处,而对医院来说,完全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也不会被追究。”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坦言。
“我们的老总做事的确很有技巧。政府采购工作不仅需要细心,而且还需要技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最后感慨地说,“以后我们对投标文件中的插字、涂改和增删可能会调到评审结束后,再让预中标供应商进一步确认。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树立正确成本观念
下一篇:乡镇如何实行政府采购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