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页”背后的猫腻
虽然目前很多地方的专家库都在不断扩容,但还是有不少采购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在感叹专家库中的专家太少,"专家太少,就意味着很多专家重复进行同类项目评审的概率比较高。这种情况其实很不好,因为评审专家到了现场都会互相换换名片,时间久了,也就都认识了。以前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个专家在开标现场偷偷给供应商打电话--'我是谁谁,我抽来参加××项目的评标了,专家们我都认识。'幸亏这句话刚好被我们的人听见,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一位采购代理机构的从业人员曾对笔者如是说过。因为专家们彼此熟悉,对于投标人来说,可能会认为,只需认识一个评标专家就足矣。
事实上,认识专家也未必能中标。近日,笔者就听说了这么一件趣事,在某单位食堂改建项目的招标中,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技术标为暗标。在评标专家进入评标室前,采购代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听到一个投标人代表声音很大地说:"一百二十三页!"但他并没有多想。专家们进入评标室后,和往常一样,看起来多数都是认识的,都在彼此问候。商务标评完之后,技术标评了还不到半小时,有位评标专家对其他专家说:"大家认真看看一百二十三页,施工平面图挺重要的。"采购代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因为没有看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因此也没有多想。
又过了10多分钟,有评标专家提出:"从这个施工平面图看,这家公司的方案不错。"于是另外4位评标专家中有3位随声附和:"的确不错,就是他了。"因此大家给这家供应商的评分都很高。
但是大约又过了40多分钟,之前说"一百二十三页"的那位专家却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怎么搞的",之后,便跟采购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说想上一下厕所。由于评标室里没有厕所,所以采购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示意让另一位工作人员悄悄跟在后面。
没过几分钟,这位工作人员回来说:"他在厕所里很着急地打电话说,'怎么搞的?还有一家公司的施工平面图也在一百二十三页?'"
这一情报让采购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警觉起来,他赶紧把所有投标文件的一百二十三页都翻来看了一下,在确认了有两家投标人的施工平面图在一百二十三页后,联想到进入评标室前有关"一百二十三页"的高喊、现场专家对"一百二十三页"的强调,他赶紧把情况汇报给单位负责人。最终单位负责人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后,此次采购的评标被"叫停"了。这位评标专家虽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但是当地所有采购代理机构再抽专家的时候却再也不会抽到他,因为他已经在专家抽取系统中被监管部门给"屏蔽"了。
上一篇:“到场”含义不明确引发争议
下一篇:重复查资格 邀请招标项目被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