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人-政府采购信息网

北京:国家购买健身事业 突出服务于民

作者: 发布于:2017-11-02 10:23:54 来源:北京晚报

  全民健身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发展,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为此,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十三五”时期,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推动体育融入生活,使人人享有体育健身服务,有效提高全体市民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了系统部署,突出群众“身边的场地”、“身边的组织”和“身边的活动”三个环节。在设施建设方面,突出建设群众身边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增量资源,打造以“15分钟健身圈”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格局。


  故事一
  国子监“老街坊舞蹈队”成员赵跃
  国家购买服务 带来了获得感


  刚毅一大早收拾好东西,赶忙奔赴地坛体育馆,去为2017年东城区“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广场健身操舞规定套路培训工作服务。东城区的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以奥林匹克命名的百姓社区,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购买服务并免费提供给百姓的体系,让百姓享受到了健身的“奥林匹克”待遇。


  现年49岁的刚毅是北京市东城区健身操舞协会会长,更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也是北京市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她一样的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着全市百姓科学健身。


  2005年,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大环境下,北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组建起奥运赛场拉拉队和看台拉拉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核心工作团队担任开闭幕式演出助理,并率领13万人次的看台拉拉队,志愿服务在各个赛场。奥运会后,曾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体育指导员组成了一个团队。


  这个团队每年组织、参与各级健身操舞比赛百余场次,培训指导健身操舞爱好者累计超过10万人次。同时,团队参与到东城区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工作中,利用东城区体育场馆资源优势并以各街道、社区为落脚点,建立起了全民健身技能培训基地和配送服务基地。


  65岁的姜渝去年刚接受这个团队的免费服务,她是健身舞蹈零起步。她说:“我觉得参加这个培训很愉快,参加以后身体越来越好,颈椎和腰都不疼了,精神也好了。培训很有技术和科学含量,让我知道了如何锻炼比较科学,不会受伤。”


  68岁的东城区安定门街道社区国子监“老街坊舞蹈队”成员赵跃女士在舞蹈队教别人健身,同时也是这种国家服务的受益者。赵跃女士说:“我们都喜欢运动,之前东城区没有这种服务,我们像没头苍蝇一样自己盲目学习,如今有了这样‘奥林匹克级别’的服务,太让我们高兴了。因为,现在有人引领我们如何科学健身,不仅免费,而且规模化。我已经8年多没去过医院了,这就是最大的获得感。”


  “这样完整的国家购买服务,东城区水平是最高的。”刚毅说:“我们设计了适合老年人身体接受程度的内容,做到锻炼到位。引领健身,主动健康是新理念,我们客观上营造了社会和谐因素。”


  故事二
  社区居民王继红
  下楼就能健身 不怕风吹雨打


  “我记得是先两遍高的,然后是两遍低的。”今年63岁的王继红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双手扯着丝巾举过头顶。“不对,先低的,再高的。”她身后的几位老姐妹异口同声地说开了。“我说呢!老觉得哪儿别扭。”王阿姨回过头笑了。


  在东城区豆瓣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阿姨们正在练习一套被她们称为“毛巾舞”的舞蹈。这间多功能厅,在社区居民不做会议和学习之用时,就是一间标准的舞蹈练功房:墙上有压腿用的把杆,脚下是木地板,帘子后面是一整面墙的镜子,屋子里还有空调。“我们现在这地儿,棒不棒?”王阿姨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还有老师教我们,老师们都特认真。我们方便,下楼就是练功房,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与王阿姨一起练跳舞的曹美华阿姨,有四五个健身微信群。“有活动,群里一发,大伙儿就来了。”她笑着说,“我参加了太极拳、舞蹈、唱歌,每天都安排得挺满。”


  “奥林匹克公园建成后,我们在那儿早上打太极,晚上跳广场舞。”曹阿姨说的奥林匹克公园,是社区里的一个街心花园。“可公园受天气影响比较大。现在有了室内场所,还有空调,风吹雨打、酷暑寒冬都不怕了。”


  杨阿姨从2009年开始参与社区的健身活动,如今身体变好了,今年还评上了东城区一级体育指导员,她说,“现在国家对于国民健康下了很大功夫,从室外到室内活动都投资。室内活动有器材,社区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外面的比赛。别小看这些健身活动,对家庭和谐、身体健康都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都六十多了,像吗?精神面貌都特好!”


  而与多功能厅相隔不远,是社区的乒乓球室。这里摆放着两张2015年苏州世乒赛的专用乒乓球台。地上铺着红色的地胶,角落立着柜式空调。几位大爷大妈正你来我往地打着球。“原来可不是这样。”王阿姨指着室外墙边立着的四块花岗岩说,“原来的台子是石头的,地面也都是小碎砖铺的,打起球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球落在地上,一蹦老远,还不知往哪边蹦。”在这间乒乓球活动室门前的金属牌上,写明了这里每天早9时开门,21时关门,但王阿姨每天早上总要来得更早一些,身为乒乓球爱好者的她,每天负责给活动室开门关门,周六日也不休息。“本来说周六日是可以休息的,但我说周六日不能歇,这两天正是大伙儿歇着有工夫来练的时候。”她笑笑说,“我们都得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都是受益者。”


  马上就访
  健身事业突出服务于民


  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在解读《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和《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时,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表示,北京市健身事业最突出一点就是服务于民。孙学才说:“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中,北京市将新建专项活动场地509片,目前我们已经和各区签订了责任书,2017年全面落实到位,突出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


  过去的五年,本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全民健身设施保基本、惠民生、促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组织社会化、规范化、实体化,建立健全四级组织网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协作、基层自治运行的发展格局;全民健身活动零门槛、重实效、创品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达到49.8%;体育骨干队伍逐步扩大,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49998人。


  本市自2006年起开展体育生活化社区创建工作,2010年制定了《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达标工作方案》,并将相关标准纳入《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录(试行)》。这种创新式的服务形式是一项大胆尝试,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场馆的闲暇时间及优质资源,给辖区健身骨干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参与交流的场所,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让群众有归属感,让群众有成就感。每一次的培训现场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并为每一位参与培训的人员购置人身意外保险,以直观的“菜单式”服务方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现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