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51.5亿元
2010年度,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共签约五批示范项目,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51.5亿元,超额30%完成市政府年初制定的40亿元的工作目标。政府采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平台,同时也是北京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12月16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联合召开2010年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总结表彰暨第五次签约大会,全面总结了2010年政府采购工作,并表彰了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市排水集团等10家“优秀采购单位”。
政府采购走向常态化
据了解,北京市从2008年启动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工作以来,已有涉及轨道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600多个政府投资项目应用了自主创新产品,采购金额达到85亿元,同时,已经认定了1632家企业的4566个自主创新产品、47家企业的59个首购产品和39家企业的46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介绍说,今年是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工作向常态化转变的第一年。一年来,北京市以完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环境、构建统计体系为基石,以落实政府采购试点工作责任制为手段,以推进重点领域采购为着力点,合力推进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推进政府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北京市还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动推进工作机制。例如,作为科技资源最为密集、高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制定工作落实方案、组建联合工作组、召开政策宣讲会、建立海淀区政府采购网站等形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产品采购工作,形成了“事前重指导、事中促执行、事后抓落实”的工作模式。
加快自主创新产品认定
为贯彻《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北京市从2006年起启动了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
据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绍,北京市今年共组织开展第七、八、九、十、十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共受理了576家企业的1323项产品的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488家单位的1009项产品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其中认定4家单位的4项产品为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截至目前,北京地区累计认定1632家单位的4566个产品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其中47家单位的59个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政府首购自主创新产品。
从所有认定产品的领域分布情况看,以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为主,占总数的52.8%,其次是能源环保领域占13.9%,再次是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分别是13.1%和12.9%。
从认定企业的规模情况看,主要是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规模企业,占总数的77.8%,其次是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15.4%,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占总数的6.8%。
伍建民表示,已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创新性和质量可靠性,产品知识产权明晰,市场需求度高,充分反映了北京市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据悉,明年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将在坚持现有认定标准和流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认定工作力度,争取认定更多技术先进性高、市场潜力巨大的产品。同时,要重点研究政府采购需求同自主创新产品研发的对接,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市场潜力巨大的新产品。
力推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在活动当天,还进行了政府采购第五次签约,共签订了166个项目,将采购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7.8亿元,涉及电子信息、环境保护、新能源与节能、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会议公布了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 〈S1线〉西段工程)等18个示范区企业的21个“2010年度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今年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中首次引入保险补偿机制,旨在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带动北京市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据了解,在中国保监会和市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委托保险专业机构,北京市组织了多次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研发单位和使用单位的保险需求座谈,对首台(套)项目和设备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风险转移点,针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特性所可能带来的特殊风险,创新性地设计了新的保险产品。
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表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改变了过去由资金补贴方式,转变为探索引入保险补偿机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的建立,旨在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利用保险手段控制和转移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增强使用单位的购买和使用信心,推动中关村自主创新的首台(套)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有关专家表示,利用保险的杠杆作用,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较小的固定成本转移巨大的潜在风险,有利于降低自主研发单位“试错成本”,从而营造鼓励创新、鼓励研发的政策环境,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