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陈锋在“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用PPP模式推动教育发展和创新
在“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暨“中央财经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主旨发言
用PPP模式推动教育发展和创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 陈锋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PPP治理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祝“中国PPP良好实践”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教育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领域之一,在教育领域积极的推动和运用PPP 模式有助于促进教育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随着教育发展重点由促进普及、规模增长转向提高质量、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也逐步转向提高质量和能力建设,包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今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中西部地区仍然需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完善保障基本教学质量的教学生活基础设施。随着教育进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新阶段,加快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尤为紧迫,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是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学校建设需要加快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和创新转化基础设施,体现实践教育特点以及创新创业基本要求
三是提高高等学校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在高等学校建设大型科学平台、重大科技创新设施、重点实验室、智慧平台、工程实验中心和综合实践创新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高等学校提出更多要求,这些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服务创新能力)需要基础设施支撑。
四是推动绿色校园建设,推动绿色节能技术在校园建设、改造、后勤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把学校建设成运行中的绿色发展实验室,发挥教育在公共部门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学校是绿色教育第一课堂,是绿色产业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的第一实验室,在国家绿色发展重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支持教育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并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双重的挑战,对人才培养结构、模式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也产生深刻影响。
六是教育后勤社会化,传统后勤社会化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障碍,而PPP模式可能成为推进教育后勤社会化的重要路径。
教育PPP的推进将产生的多方面效果。
第一,通过现有资源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放大教育投入规模,加快教育“补短板、提质量”。
第二,提高教育投资效果、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预算因素和成本因素。
第三,推动高校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更多的通过创新的方式,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筹集发展资源。
第四,鼓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育服务机构进入教育体系,发展专业化教育服务,解决现有教育机构的能力短板。
第五,支持创新联合体、混合所有制、特许经营、专业化服务外包等教育体制创新。PPP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阶段,推进PPP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需要做大量深入和系统的工作。
第一,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形成的观念是教育发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虽然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主要经费来自公共财政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现机制上,应拓展思路,更多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模式。
第二,解决政策机制问题。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该对教育系统推进PPP模式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并安排专项资金引导教育领域PPP发展。
第三,加强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实证研究使教育领域应用PPP具体模式和实现路径清晰化,在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实施PPP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与教育领域重大改革创新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使PPP模式成为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动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积极推动力。
中心一直关注教育领域PPP模式的应用,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校区2.0、园区2.0实验项目。在国家大力推进PPP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对教育领域如何运用PPP进行认真细致研究。PPP发展治理研究院的成立为进一步推动教育PPP探索提供了良好平台。我们愿意在财政部PPP中心的指导下与PPP治理研究院开展紧密合作,在各方帮助指导下在这样的平台上更好地为教育领域实践PPP提供各方面智力和资源的支持,使PPP模式真正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推动力量。
来源:财政部PPP中心